第21章 舉步維艱(2 / 2)

雲傾靜靜聆聽,隻覺得此路崎嶇多舛,禍福難料,心內便如被層層螞蟻爬過一樣難受:“兒臣謹記,不敢相忘,必當時時以忍字為上!”

蘭君歎了一口氣,接著道:“母後知道,你一直為晉國滅了燕國之事對晉帝耿耿於懷,不願與之親近,可是世間哪有萬般如意的好事?”她深深凝視雲傾,含著無可奈何之感,緩緩訴說她所認為的命途之道,“人生在世,誰不想摒棄命運之跡活得逍遙自在,但又有誰能真正掙脫命運的鉗製?不是不能抗爭,是要適可而止的抗爭,以求過得更順遂!今日之事你也看到了,唯有天子之怒能彈壓眾人!如今你我寄人籬下,便要學會適時向命運低頭,以求長久之安。雲傾,你要答應母後,莫要再與皇上疏離,因為,他才是護衛你我在晉國長久安穩走下去的最大的、也是唯一的依靠!”

雲傾低下頭,伏在蘭君的雙膝上,任由淚珠浸潤蘭君身上華貴的百鳥朝鳳宮袍:“兒臣知道母後心中苦,忍耐退讓皆為兒臣,兒臣絕不負母後所托,敬愛晉帝一如親父,必不使母後為難,請母後放心!”

蘭君露出會心的笑容,淡淡道:“能忍之人,才有大肚量,方有大福相候!吾兒聰穎,上天必不會薄待!”

這一場風波最後在蘭君的忍耐與晉帝的彈壓之下平靜地揭了過去,至此,宮內非議皇後之言被徹底斷絕!

雲傾站在鳴霄閣的最頂層,仰望蒼穹,薄薄的霧氣無法阻擋陽光的執拗穿透,大地依然在一片瑩白中迎接冬日最微弱的那一縷晨曦。晉國北部邊關的戰事也在此時愈發舉步維艱起來。

雍乾三十年十二月初五,曦澤再次率兵七萬攻奪祁川鎮,大敗蕭軍,次日再攻善關鎮,十二月初九奪回善關鎮。

雍乾三十年十二月十五,重傷在身的昌王被運回了帝京,但依然昏迷不醒。晉帝立派禦醫前去診治,曆三日,方轉危為安。

雍乾三十年十二月十九,也就是昌王蘇醒後的第二天,前方傳來緊急戰訊,卻隻有兩個字:糧絕!

如今的北邊晉軍確實已經到了彈盡糧絕的地步。原鎮守晉國北部邊關滄州的驍勇大將軍沐丞薑不得不動員滄州內所有的百姓奉獻糧食給士兵,百姓紛紛響應,然而,即便如此如今的晉國大軍也隻能日日靠稀粥饅頭應付度日。

士兵饑餓,再好的將領也難打出勝仗。

蕭軍算定了這一點才選擇迂回路線,欲圍困晉國大軍,如今計策失敗,蕭軍憤怒不已,這一次蕭軍的領軍人蕭定南揮兵四十萬對晉軍發起了總攻。

曦澤率兵誓死抵抗,然而,糧草短缺,前方戰線日漸崩潰。

這樣的戰況令晉宮上下皆憂愁不已,晉帝已經極力籌措糧草,先後兩次運往滄州,但此戰耗時過長,最後,晉帝不得不向全國借糧,調用各地緊急存糧送往滄州,同時,停止新年的一切慶祝活動,暫時縮減所有皇室、官員的俸祿至最低。

這是相當危險的舉措。調用各地緊急存糧,意味著如果一旦有地方出現糧荒,則會造成大麵積的饑荒災難,尤其是剛剛被賑濟的江州、浙州兩州,很有可能會因此再次爆發饑荒。另一方麵,縮減所用皇室、官員的俸祿至最低限度,即為:僅僅滿足溫飽。這一舉措將會直接觸犯貴族利益,嚴重地甚至會動搖朝廷根基,造成中央統治秩序的混亂甚至是中斷。

然而,在雍乾三十年年底,晉國各州縣並沒有出現大麵積饑荒災難,朝廷根基也沒有被動搖,中央的統治秩序依然有條不紊。

雲傾第一次見識到大晉在麵對外族入侵、亡國危機迫在眼前時所表現出來的令人吃驚的團結。這是燕國臣民遠遠無法做到的。

整個雍乾三十年十二月下旬至雍乾三十一年初,在晉帝日日進食稀飯、饅頭的帶領下,晉國上至王公貴族、下至黎民百姓日日皆以稀飯、饅頭度日,度過了晉國有史以來最冷清、最節儉的新年。

跟隨這些從牙縫中節省下來的糧草一同被送往滄州的還有晉宮所有宮女共同縫製的棉衣。

彼時,蕭國大軍正集中精力攻打滄州,滄州已有泰半陷入蕭軍的囊中,三十萬晉軍加上原本鎮守滄州的十萬軍隊隻剩下不到二十萬,麵對如此緊迫的局勢,晉帝下令調派毗鄰滄州的吳州、冀州軍隊共五萬支援滄州,晉軍局勢終得逆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