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3章 ·2008年:正在展開的未來 (2)(3 / 3)

不過,在這樣的商業隆起中,我們做好了承受巨大財富爆炸的心理和道德準備了嗎?我們會不會陷入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印度學者奈保爾所描述過的“自我崇拜的熱焰”呢?我們學會了扮演一個大國的角色嗎?我們是一個負責任的地球公民、企業和國家嗎?世界性的光榮與同樣龐大的危機,似乎一對孿生兄弟般地潛伏在中國企業家前行的遠方。對一個遼闊而充滿莫測的未來世界,臨事而懼,保持必要的敬畏,不是一種怯弱,而恰恰是一種成熟的修養。

時光對每一個人,每一個時代而言,都具有同樣的意義。昨日的叛逆,會漸漸演出成今日的正統,繼而又“供養”成明日經典。所不同的是,點燃的光芒將漸漸地燒成了灰燼,而人們則越來越少追究光芒之被點燃的起源。R·G·科林伍德在《曆史的觀念》中寫到:“時間把世界放置在一頭大象的背上,但它希望人們不再追問支撐大象的東西是什麼。”他又說,“我們可能走太遠了,以致於忘記了當初之所以出發的目的。”我們也許真的應該在30年的門檻上重溫當年出發的目的:這個國家要實現複興,這個民族要擺脫貧困,這塊土地要重回全球化的懷抱,這裏的每一個人要享受平等、民主的普世權利。

所謂的滄海桑田,僅僅三十年,就讓這一代中國人都看到了。

青春已經大江東去。對於這個時代,我們有種與生俱來的鄉愁,在這裏深埋著很多人的過去,當我們一步步地遠離一個時代的時候,才越來越清楚地感覺到它的存在。對於共同經曆的這段曆史,我們其實所知無多,很多事情還需要在事實和理性層麵上抽絲剝繭,有些則仍在劇烈的衍變當中。商業界是一個充滿偶然性的領域,事實與結論之間並非是唯一對應的關係,也許今天我們陳述的細節,會在未來的某一時刻出現新的、甚至是截然相反的詮釋,而過了若幹年後,再度發生有趣而陌生的新意。

也許在很多年後回望,人們會說,這激蕩的三十年是一個多麼世俗的年代,人人以物質追求為目標,道德底線被輕易穿越,心靈焦慮無處不在,身份認同時時顛覆。所有的財富故事都曖昧不堪,很多企業家前途叵測。

不過,更多的人也許會辯護說,我們最寶貴的財富正是這一段攜手走過的從前,這份經曆,包羅萬象,有汗水淚水血水,有蜜汁苦水狼奶。它催生了一個時代的偉岸和壯觀,也同樣滋養了世故、醜陋和空虛。我們遭遇的是一個空前複雜而大半麵目未清的時代。急速變化的世界,茫然若失的個人命運,傳統與現代,個人與群體、不同利益集團的衝撞和考問,這是三十年的成長底色;“一年改變不如想象,五年改變難以想象,十年改變不敢想象。”,這是三十年的演變驚歎。在這段創世紀般的大曆史裏,我們中的每一個人從來都不是觀光客,偉大的夢想將繼續從茫茫無邊的草根中轟然誕生,那種追求世俗的本身,也具有了一種難以言說的浪漫主義的詩意。

在通往未來的道路上,這個正在生成中的、嶄新的世界,一定還藏著我們未尚知曉的答案,也許最好的未尚來臨,也許在繁榮生成的時候,腐爛已經開始。

盡管有著種種的抱怨、失落和焦慮,但是,過了很多年後,我們也許仍然要說,那是一個好的時代。因為,它允許新的可能性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