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世紀初期的傳奇企業家洛克菲勒晚年對友人說,“也許以後別人的資產比我還多,但我是唯一的。”這句話,魯冠球、柳傳誌和張瑞敏等人也應該有資格說。因為,他們所經曆的轉型大時代是唯一的。他們起身最早,活得最久,事業做得生龍活虎。然而,商業又是一個用結果來檢閱過程的冒險遊戲,他們必須更長久地活下去。“那些沒有消滅你的東西,會使你變得更強壯。”德國哲學家尼采的名言應該可以成為這些企業家共同的生存格言。
到2007年,連美國矽穀都已經誕生50周歲了。還有幾個人記得半個世紀前那家發明了集成電路的飛兆公司(Fairchild Semiconductor)?創建了偉大的英特爾公司的諾伊斯已經去世經年,發明了“摩爾定律”的戈登·摩爾年近8旬,甚至連永遠穿牛仔褲的喬布斯也都肚腩微現,人們崇拜的是更年輕的布林(Brin)與佩奇(Page),他們創辦的google如日中天。在矽穀創業的華人中,曾經躋身全美10大富豪的王安早被遺忘,年過40的楊致遠也好象過氣了,最受歡迎的是1978年出生的台灣青年陳士駿,2005年2月,這位的計算機天才跟矽穀的其他前輩一樣在一個車庫裏創辦了視頻網站Youtube,20個月後,google以16.5億美元收購了他的公司。
在今年,互聯網的光芒明顯被狂熱的股市和房市所掩蓋,那些動輒上千億元的市值以及上百億元的財富身價,讓IT精英們有點失落。他們甚至開始有點後悔為什麼非要在納斯達克上市,搜狐的張朝陽便在年初說,他有點後悔到美國上市,“到美國上市是中國互聯網的整體悲哀!為了收入、報表,我們整天忙短信、忙無線,整天忙,把網民給忘了。”不過,起得晚卻趕上了一個好集市的人也有,他就是阿裏巴巴的馬雲,他的公司今年11月在香港上市,成為市值最高的中國互聯網公司。
作為全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公司,阿裏巴巴為600萬中小企業提供外貿交易的平台,它讓無數不懂外語、沒有出過國,甚至不知道任何國際貿易知識的中小商人找到了國際買家,在某種意義上,它是“中國製造”最重要的推動者之一。2004年,馬雲創辦從事CtoC業務的淘寶網,在兩年時間內戰勝全球最大的同業公司Ebay易趣,取得了75%的市場份額,2005年,阿裏巴巴成為陷入困境的雅虎中國的實際控製人,使得自己從一個技術應用型公司變成了掌握一流技術的公司。為了解決網絡支付的信用難題,馬雲還創造性地發明出了一種叫做“支付寶”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它以阿裏巴巴為交易的擔保中介,從而解決了資金欺詐的問題,也讓自己間接地進入了金融服務領域。2007年的阿裏巴巴看上去是一個體係龐大而麵目不清的帝國,馬雲決定把已經實現了盈利的電子商務項目拿出來,在香港聯交所上市。馬雲顯然選中了公司上市最為合算的時候。股市的結構性泡沫意味著公司股價的普遍高估,而阿裏巴巴同時具有中國和互聯網兩大概念,在此時籌資,無疑會占到相當大的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