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學習軟件采用了語速控製、語音識別、錄音比較、閱讀速度的選擇與控製、示範朗讀、測試與評估等多項國內外先進教育技術,應答不同學生的學習要求,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反饋或交互式評價。軟件設計通過教學管理網絡輔助平台將學生的學習時間、學習進度、學習成績、學習作業、學生與老師約課時間等相關信息及時傳遞給教師與管理者,便於教師對學生上機學習的情況進行實時監控,並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和管理,實現了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大學英語視聽說教與學的立體化、網絡化和個性化。
視聽說課程全麵采用學生自主上機、網上自主學習(主)+教師輔導(輔)的控製式自主學習模式。同時輔助外教口語課程和講座,主要訓練學生的語音、語調和語流,穿插講解一些西方文化,鍛煉學生麵對外國人敢於張嘴說英語的自信心。
在學習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分級測試→教師定級→學生根據相應級別網上自主學習並對其進行過程性、階段性評估(單元測試、階段性測試、教師檢查和網上答疑)→終結性評定→進入下一級學習。計算機隨時記錄、了解、檢測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教師的輔導情況,從而能督促學生積極學習,促使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有一個較快提高。對學生進行在線測試和測試結果的定量分析,如單元機測成績及分析評估,階段機測成績及分析評估,期末機測成績及分析評估;離線練習和測試,如書麵練習冊及教師評估表,日常視聽說練習及教師評估表。建立教學管理網絡輔助平台,包括分級測試係統、麵授課管理、作業管理、教學評估、答疑、教學進度管理、教學資源上傳、係統管理八部分組成。
在時間要求上,學生每周上機學習時間不少於60分鍾;每學期上機學習時間40-60個學時。
學習的進度要求如下表:
總之,教師要利用所提供的大學英語網絡教室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在輔導中要充分利用計算機和其他教學資源,善於總結教師與學生、教師與管理員、學生與管理員之間的相互協調,指導學生視聽說技巧的建構。
研究過程中,課題組對學生2007-2009學年四個學期的期末考試聽力成績、口語成績進行了對比與分析,並對學生做了兩次問卷調查,收集學生每個學期的視聽說課程學習心得,通過分析客觀數據和梳理學生的心理變化,充分體現了計算機網絡輔助下視聽說教學軟件應用的優勢。
1.分級教學,因材施教。
大學英語視聽說進行分級教學。體現建構主義學習原則,針對不同基礎和水平的學生開展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教學要求,突出培養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注重提高聽力的同時,加強了口語教學和測試,製訂聽力、口語課程詳細的評分指標體係,根據教育部大學英語“基本要求”、“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概念,實行分類指導。
由教師“教”轉變為學生“學”,傳統的聽力課授課模式雖有其裨益,但在某種程度上無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壓抑了學生的內在需要,限製了學生的自主發展,使教學缺乏活力。而基於網絡的視聽說學習軟件依據建構主義教學理論,通過網絡輔助平台完成多種媒體教學信息的收集、傳輸、處理和共享,從而創設一個可以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新型學習環境。學生既是教學的對象,又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我校的大學英語視聽說課程,教師可以向每台學生機傳送教學信息和回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學生也可以向自己的同學詢問,創造多種互動模式,諸如人機互動的教學互補模式,師生互動的模式,學生和學生之間的積極互動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