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太極”理念與和諧文化(3 / 3)

其一,身心兼修的和諧。這種兼修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具體方麵:其一,太極拳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太極拳體現的是“道法自然”,人身若為一“小太極”,“自然”則是一個“大太極”。當你練完了一套太極拳,到戶外、曠野、樹林、草地上,無拘無束地純任自然、毫無牽掣、開闊心胸。其過程可能是無意追求蹬腿有多高,架勢有多低,姿勢有多規範,但以順乎自然、天人相通的觀念來行拳走勢,與大自然靜靜地交流、交融,將自己溶人大自然之中,就能達到天人一體,生機無限。從而自然生發熱愛自然、熱愛人生之情。

其二,終身養生的和諧。太極拳不同於其他拳種,它更重視人自身內在“氣”的生養。以虛靈之心,養剛中之氣。“氣”被中國人視為生命之源,養生在於養氣,養氣必須修心,修心即要修德。人不為物所累,不為利所謀,才能恬淡自如。概括地說,太極拳的健身就是在舒展自由的運動中,把人的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人生哲學連在一起,把心態平衡、延年益壽、生活情趣融為一體。

其三,人與人之間的和諧。現代人在生存發展中的激烈競爭,使人與人的關係趨於緊張,並由此引發的嫉妒、煩惱等不良心理也長期地困擾著人們。另外,現代科技又給人創造了網上聊天的環境,這就自覺不自覺地減少了人與人的接觸和交流。然而,人們聚在一起練太極拳,可以創造一種全新的環境,隨著音樂舒拳走勢,或兩兩推手,粘連黏隨,就能很快地成為一種融洽感情、樂此不疲的交流過程。太極拳以靜心養性、動中求靜的運動方式,作為一種加強情感交流的活動是非常可取的。

其四,人與社會的和諧。人與社會的和諧,指的是人與他人、與社會、與自然的關係和諧,是人與人之間、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係和諧。這是我們構建和諧社會最為主要的方麵。它的基本要求是在社會大環境下,建立人與人、人與自然之間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關係,使所在的人民能和諧相處、相互關愛,而最終促成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的社會形態的形成。

四、餘論

中國傳統的太極拳,具有東方民族體育的獨特色彩,蘊含著中國傳統哲學中養生觀念和倫理思想,它注重的是人的內外兼修,融健身與修性於一體的理念。於是,有人甚至稱它為“哲拳”。事實上,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直覺領悟往往是短暫的,而太極拳則把它延伸為一種持久的意識,通過這種意識與體悟,使“求自然”,“貴虛靜”,“重養氣”在整個太極拳的技藝修煉中得以實現。拳技非一日之功,人的道德修養也是一個長期的陶冶過程,隻要人們堅持技能上的修煉體悟,覺悟於太極拳的文化意旨,就能較快地達到內外兼修、德藝兼備的效果。也必將促成人生漸有所悟,社會日趨和諧。

【參考文獻】

【1】王宗嶽.太極拳論解【M】.北京: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80.

【2】陳式太極拳入門【Z】.

【3】太極說十要【Z】.

【4】趙鳳娟,顏波.淺析太極拳的健身功能【J】.搏擊·武術科學,2010(3):40.

(作者簡介:周建輝,四川理工學院體育部副教授;李建,四川理工學院體育部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