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民窟一腳出球
體育人間
摩西今年六歲,他家隻有一間屋子,是用柴泥蓋成的。訓練結束後,摩西回到家,先吞幾個ougali(一種麵食),然後穿著球鞋睡在哥哥姐姐的中間。他隻有一個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代表基貝拉的黑星俱樂部出戰。基貝拉是世界上最大的貧民窟,居民有100萬。實際上,以基貝拉的承載能力,30萬人已經是極限了。
與通常在城市邊緣的貧民窟不同,基貝拉就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的市中心。這裏已有一個多世紀的曆史,是世界上最悠久的貧民窟。19世紀80年代,英國人把從蘇丹招募來的士兵安排在這裏駐紮。1912年,英國政府把這塊當時還是內羅畢郊區的4197公頃土地分給了這些英勇的戰士。一個世紀以後,世界日新月異,但基貝拉卻原封不動地保持了原貌。成年人的平均壽命在35歲左右,每五個嬰兒就有一個活不到5歲。
從狹窄的小巷到堆滿了糞便與垃圾的開闊地,不少人試圖從中找到一小塊金屬或是布料。基貝拉是個貧窮、暴力、毒品、酒精泛濫的地方,但這裏也有著瘋狂的能量,理發師、修鞋匠、屠夫、裁縫、老師……所有的這些人撐起了基貝拉。在這個遠離世界的世界裏,當地人的榮耀與尊嚴仍是最深處的核心價值。雖然基貝拉每周都會發生一起謀殺案,但我們在這也發現了很多不可思議的東西。比如摩西家旁邊鋪滿石子的一塊空地,會有人為了爭奪這塊荒蕪土地的每一平米而以命相搏。
“保護這裏是我們每天都要堅持的鬥爭。”前肯尼亞球員戈德弗雷·奧迪耶諾說道。他還是基貝拉黑星俱樂部的創始人之一。他一直想與擁有50多名6-16歲小球員的Slum Soka足校聯姻。不過在這個被腐敗腐蝕的國家裏,這種合作並不容易。肯尼亞有200萬人踢球,卻沒有任何青訓體係。有人願意資助成年隊,但對娃娃足球卻毫無興趣,青少年培訓師更是鳳毛麟角。
呂克·拉古什在法國坎布萊長大,他父親曾是足球教練,也是在父親的熏染下他愛上了足球,並癡迷於非洲文化。“從小我就隻有一個願望:去非洲。我努力尋找能夠幫我圓夢的職業,最終成為了足球青訓師。”1996年他先是在尼日利亞任教,擔任北方城市卡諾足球學校的教師。如今這裏已經被極端伊斯蘭組織博科聖地所占領。後來他又突發奇想,在尼日利亞巴達瓦的猶太人聚集區組建了一支以天主教和穆斯林教徒為主的足球隊。他不僅希望幫助這些人一起踢球,還想讓他們踢得很好。“我希望這些來自貧困地區的隊員們能夠提出漂亮足球,能完成一腳出球。”
就是在這種烏托邦的精神下,拉古什帶領FC布法羅(取名於鮑勃·馬爾利的歌曲《布法羅士兵》)於2008年殺入了尼日利亞頂級聯賽,球隊後更名為阿布賈FC。一直以來“呂克先生”依靠著微薄的收入過著粗茶淡飯的生活,支撐他的是體育精神和男人的夢想。但尼日利亞頂級聯賽對教練薪金有著更高的標準,此時他得到了尼日利亞反腐紀律委員會的資助。在這個世界上最腐敗的國家之一,即使是反腐紀律委員也難以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這—人性的弱點,在當權者身上體現得尤為明顯,忍無可忍的拉古什最終選擇離開生活了16年的尼日利亞。他的下一站是位於肯尼亞內羅畢的德尼斯-狄德羅法國足球學校。
拉古什在肯尼亞最初的生活很平靜,經常去各地看看比賽。不過這種平靜在一個下午被意外打破了。基貝拉的議員查爾斯·奧列多帶他結識了奧迪耶諾,以及基貝拉黑星的主帥烏馬·奧克斯。奧克斯出生於基貝拉,成長於基貝拉,任教於基貝拉,“我為這裏驕傲,我想通過這支球隊展示一些基貝拉的另一麵。”“奧克斯是我在基貝拉見到過的最讓人印象深刻的人之一。他們在這裏不是為球隊服務的,而是獻身的。基貝拉有十幾支球隊,其中包括黑星,這些球隊的管理者都很有能力,我希望能對他們的計劃給予幫助。2013年末,我開始了新的挑戰,和在尼日利亞時一樣,我希望打造一支俱樂部,幫助他們職業化,帶領球隊向更高水平進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