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小鎮鬥牛(2 / 2)

巴西有很多人喜歡鬥牛,有數字為證:2014年巴雷托斯鬥牛節吸引了100萬的觀眾。此前賽事組織者曾擔心世界杯會影響鬥牛節的關注度,但事實上毫無影響。鬥牛和足球在兩個平行的世界發展,涇渭分明。這種鄉村運動讓聖保羅和裏約的名流不屑一顧,但亞馬遜上遊的伊瓜蘇流域的農民卻敝帚自珍。這一區域的麵積大約是法國的三倍,人口則是四倍。

今年共有40名牛仔報名參加巴雷托斯鬥牛節,其中隻有兩個純正的外國人:瓦塞和科爾特。瓦塞來自亞利桑那,有著美國南部口音和方方的下巴,粗壯的雙手就像一對老虎鉗,整天都在嚼煙草。瓦塞對於當地的鬥牛熱情很高:“這是我第四次來到巴西,但是第一次參加巴雷托斯鬥牛節。巴西鬥牛迷的熱情讓人覺得不可思議,鬥牛在這裏比在美國還受歡迎。一個區別在於巴雷托斯的鬥牛是和狂歡連在一起的,在美國鬥牛結束後大家就各回各家了。巴雷托斯有著世界最盛大的鬥牛節,不論在哪,你都沒機會在這麼多人麵前鬥牛。對於我們美國人來說,這裏是最棒了,I love it!”

狂歡才是巴雷托斯與其他地方最大的不同。每天晚上最後一場鬥牛結束後,巴西最好的音樂人會依次登台獻唱,觀眾們則會走下觀眾席,在場內隨樂舞動,互相擁抱親吻,狂歡至淩晨。大家雖然會被啤酒灌得酩酊大醉,但回到住處不成問題,大多數人就住在競技場附近。

出於安全考慮競技場不遠處的大路被封鎖了。隻有主辦者的高爾夫電瓶車可以通過。場邊有兩個巨大的營地,一邊住的是拖家帶口來看鬥牛的家庭,氣氛和諧,一些收入低微的牛仔和養牛人會像普通人那樣一起住在這裏狂歡。營地裏有帳篷也有房車,甚至有人幹脆把四驅越野車的後備箱變成了床。這裏沒有什麼規矩,除了必須把音樂的音量開到最大和睜開眼睛就要喝酒。

在他們對麵是單身漢的營地,這裏的氣氛瘋狂至極。媒體記者甚至無權進入。因為“在巴雷托斯發生的事就留在巴雷托斯。”環境、音樂、酒精,單身營地與家庭營地在這些方麵區別不大,但是一些接近成年的未成年人會被允許進入營地,營地裏身材曼妙誌願者會與他們共舞一曲,作為成年禮。

巴西最頂尖的牛仔可以通過鬥牛過上好日子。埃德內·卡米尼亞斯在20年的職業生涯裏贏得了獎金100萬歐元的獎金,這在平均月薪隻有500歐的巴西是一筆不小的財富。盡管如此,不少巴西牛仔更喜歡移居美國,美國的鬥牛職業聯盟在市場開發、廣告吸引以及職業化方麵要領先巴西一籌,收入無疑更高。盧西亞諾計劃最多再等兩年,他就要去美國發展。這是個不錯的選擇,在最近8屆美國職業鬥牛比賽中,有5屆冠軍被巴西人獲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