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應該學會案例研究
管理智慧
作者:劉祥
近年來,隨著案例分析類文章的增多,以同主題的係列案例研究為內容的案例分析類專著也日漸增多。這類文章和專著受到了相當數量一線教師的歡迎,有些教師將其價值抬高到教育理論專著之上,認為案例研究的文章提供的方法簡單易行,應用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可以以案例研究替代理論學習。
案例研究有價值嗎?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典型的案例中,必然包含著一些能以小見大、反映出某一類事物或教育活動的基本共性的教育學元素。閱讀此類文字,能夠從他人成功的故事中獲取經驗,從他人失敗的故事中吸取教訓。
但這並不是說所有的案例研究的文章,都值得我們閱讀。任何人都沒有絕對寬裕的時間和絕對充沛的精力去閱讀所有文章。這就要求作為讀者的我們,必須學會選擇那些值得研究的案例進行閱讀。
我們知道,案例隻是一種呈現,一種建立在個案的真實描述與分析解剖的基礎上的呈現。教育教學研究中的案例,可以是對學生、班級、學校等特定研究對象的連續不斷的成長過程的客觀記述,可以是對具有特殊性或代表性的學生學習故事的解析,也可以是對教學過程中一些隱含著共性意義的精彩細節的回憶,還可以是對實踐中突發事件或遇到的困惑的記錄,甚至可以是師生交往的曲折經曆的介紹與反思。
表述方式上,案例通常采用先敘後議、敘議結合的形式。其中的“敘”常采用故事描述的形式,也有日記式。“敘”的作用,是通過對具體事件具體現象的真實描述,將案例所涉及的背景、人物、事件發展過程客觀呈現在讀者眼前。“議”的作用,是由感性上升到理性,從個別中歸納出普遍意義。“議”不但可以通過理性反思促進作者的成長,也對讀者起著很好的參考借鑒作用。
依照案例的此種結構特征,我們應該如何選擇有價值的案例研究文章呢?
有影響力的專業期刊上刊載的案例,是首選內容。比如《人民教育》上刊登的教育教學故事、經典課案等,比如各學科專業期刊中的課堂實錄、典型現象分析等,比如《班主任》《班主任之友》上發表的某些有代表性的成長故事、某些特殊個性學生的轉變故事等。這些案例通常是針對當下教育教學活動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而展開研究,目標性和時效性都很強,能夠對讀者的教育教學工作產生積極影響。
成體係的案例專著,也可以作為閱讀對象。選擇此類讀物,當然要以自己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為方向。做班主任的,可研究一兩本班主任工作的案例分析書籍;做語文教師的,可閱讀幾本有關語文教學的案例。
網絡上案例很多,但多數價值不大。這些案例有的表述不完整,缺少必要的描述,不能為讀者提供更多的信息;有的觀點錯誤,缺乏必要的理論支撐,強詞奪理,生拉硬拽。當然,那些已經擁有了較為豐厚的教育教學理論和精湛的教育教學技藝的優秀教師提供的案例,另當別論。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即使是在上述推薦閱讀的期刊和專著中,受作者教育教學思想與教育教學能力的局限,有些案例呈現出的技術、方法甚至教育觀,也有可能並不真正符合教育的本質。這就需要在閱讀中正確運用自身所學,以理性的思辨為依托,剖析出其中哪些內容符合教育規律,哪些內容違背了教育科學。
案例作品的閱讀中,還有一種類型的文章需要警惕,那就是對某些名師的示範課的評價分析文章。該類型的文字,受作者與被評價者間關係的影響,其分析往往缺少了客觀公正性。
總之,對於這種能夠提升我們的教育教學技能的技術性閱讀,身為讀者的我們,除了必須精心挑選閱讀物之外,還要能夠運用理性分析的眼光去審視這些案例,把他人經驗和自身教育教學實踐緊密結合。隻有做到這樣,我們才有可能從別人的案例中獲得自身成長的有益元素。
更重要的,案例研究隻是成長中的一條路徑。即使是行走在這條路徑上,要走出成績,走向成功,也必須有一定的專業理論為基礎,以專業理論書籍的閱讀和案例研究的閱讀相結合的方式,達成專業成長的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省儀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