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博士不特別善於理論研究,所以一心做行動研究,堅信行動的力量!行動研究強調以一線的實踐者為主體,曾經我的同事不理解我怎麼能先入為主地給一線的老師們培訓,那是因為他不知道我中師畢業後在基礎教育的一線“戰鬥”過多年,小學、初中、高中我都教過。博士畢業後,又連年行走西部“江湖”,做了大量的“田野”工作。而在我的比較教育研究中,主攻方向是認知心理學,即與基礎教育課程學習和教學相聯係的學習心理、教學心理的“學問”。這些“學問”要在行動研究中得以充分體現,目的是完善老師們的教育教學,以提高孩子們的學業成就,為他們未來的經濟獨立奠定堅實的基礎。為了孩子們能得到更高質量的教育,這項教師行動研究就要超越“新課改”。這裏所說的“超越”,是指在“新課改”基礎上的逾越,就像田徑比賽一樣:你若想超過跑在你前麵的人,首先你要趕上他。有鑒於此,研究方式不能停留在20世紀中葉杜威的階段上,也不能把加登納的東西作為“補丁”貼在杜威身上。為了孩子們學好數學,需要激發其興趣和發展其思維;在給孩子們上的英語課上,我們必須同時是“人本的”、“活動的”、“認知的”;在給孩子們上的語文課上,我們需要一磚一瓦地構築中華文化的精神長城,沉澱中華文化(包括各少數民族文化)的底蘊和有方向地逐漸提升師生們的人生境界……

在經過2005年長征沿線教育情況調研後,我就萌發了為這些地區進行師資培訓的念頭。那年暑期,我曾與某大學約定,由他們學校組織一批人員去臘子口誌願支教,並由我給這些人做培訓。當時,那所大學也非常主動,積極地配合,有96名大學生報名參加,前期培訓在義務教育的各學科上都展開了,最後遴選出了4名誌願者,體檢都體檢完了,馬上就要買去臘子口的火車票了,可是,那所大學毀約了……至今我都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雖然深受打擊,但我要踐行我的諾言。隨後我一人來到臘子口,暫時成為孤獨的誌願者。我給臘子口小學和洛大學校的教師進行了教育理念和認知心理以及新課標的培訓,為期8天。結束了臘子口的培訓後,我又前往四川省若爾蓋縣的巴西小學和巴西中學給當地教師進行認知心理和新課標培訓,依然是隻身獨往。若爾蓋地處高原,路途十分艱難,我在第三天傍晚才輾轉到達若爾蓋縣。記得我講課時,要五句一喘,那裏的海拔大概在3000上下吧。雖然我練長跑30年,但關鍵時刻覺得自己還是缺乏鍛煉。

2006年11月下旬,應重慶忠縣教委之邀我,去做師訓,培訓的主要內容是新課程理念下的英語學科知識與教學技能技巧培訓。這次,“紅綠青藍”誌願者劉鳳蘭千裏迢迢從東北來到重慶,其中從遼寧鐵嶺至北京的往返是她自費的。講座現場座無虛席,據說是全縣的英語教師都來了!此後,我的理念和行動被更多的部門獲悉。2006年12月至2007年12月,我領導的“紅綠青藍”草根誌願者組織將網絡遠程培訓與實地培訓相結合,義務地為陝西省吳起市教育局培訓師資,因有前車之鑒,這次的誌願行為也簽了約。

慢慢地,“紅綠青藍”的誌願者人數越來越多,我們想做的和能做的也在一步步邁進。2007年我的工作調動到了中央民族大學,同時也開始了我與少數民族地區的“深厚情誼”。

2008年7月,我帶領四名研究生誌願者前往雲南省德宏州芒市五個民族聚居的四鄉一鎮“蜂”開展英語師訓,我們將認知心理與活動教學相結合,使孩子們身心愉悅。在那裏,我們認識了旺妹、美美、躍躍、荷荷、冉冉,她們都來自特殊家庭,每個孩子都有一個傷心的故事。我們為她們補習,對她們進行心理疏導,以幫助她們走出心理泥濘,當年的小孩,如今都出落為品學兼優的明朗少女。5年來,我們先後在芒市的中山鄉和三台山鄉、楚雄市、貢山縣舉辦了暑期夏令營,授課教師就是我們培訓的誌願者教師,培訓也遵照學科標準進行——語文:底蘊+境界;數學:興趣+思維;英語:認知的+人本的+活動的。培訓形式是“臨床指導式”,培訓內容是“紅綠青藍”多年研發的《基礎國學》、《趣味數學》、《意象英語》、《新概念英語ii》和中高考模擬等。2011年5月,我將我負責的一項國家級課題融入師訓,與貢山一中簽了約。至2012年6月底的整整一年間,課題組完全融入了人類學的田野工作,即課題組成員主要是作為教師,被稱為“外聘高三團隊”,而不是主要作為研究人員來實施行動研究。外聘的與本土的相結合,被稱為“高三團隊”。經過“高三團隊”一年的辛苦努力,貢山一中在2012年高考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輝煌成績。二本及一本的上線人數是14人,與2011年的7人相比,整整翻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