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論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的推進(1 / 2)

論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的推進

社科視點

作者:欒卓俊

摘 要:社會工作是民生問題的解決者、社會公正的促進者、社會問題的預防者、社會穩定的維護者,在構建和諧社會中有重要作用。社會工作職業化是新時期社會發展的要求,但目前還存在著對社會工作認同度不高、社會工作崗位設置不明確、社會工作職業製度不健全、高校人才培養與實際部門需要不銜接等不利因素。本文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了解決策略,以期加快我過社會工作職業化的推進曆程。

關鍵詞:社會工作;職業化;和諧社會

作者簡介:欒卓俊(1985-),女,長春工業大學社會工作專業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社區社會工作。

[中圖分類號]:C91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1

社會工作是幫助社會弱勢群體和解決社會問題的工作。具體來說,社會工作的服務對象為有困難的貧困者、老弱者、殘疾者和其他遭遇不幸的人群;主要工作內容是預防和解決由於經濟困難、生活矛盾等造成的各類社會問題;社會工作對完善社會功能,提高社會福利水平,促進社會的和諧穩定有重要作用。目前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我國經濟飛速發展,在社會轉型期的社會格局變動、利益關係調整難免會引發一係列社會矛盾。加上信息時代下各種思潮的衝擊,人民的思想信仰也日益多元化。在新形勢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急需大量的社會工作人才,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的推進也已經刻不容緩。

1.社會工作者在構建和諧社會中的重要作用

1.1 社會工作者是民生問題的解決者

社會工作的首要工作是解決已經出現的問題。目前我國民生問題比較突出,農村低收入人口、殘疾人、孤兒、老年人、受災人口、流動人口等都存在不少生活困難。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工作,借助政府部門和社會愛心人士的支持幫助,解決部分問題,如為失業者提供就業指導和就業崗位,撫慰孤寡老人。

1.2 社會工作者是社會公正的促進者

社會工作者可以通過積極的奔走呼籲,協調社會現有的各種資源,向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提供可利用的社會資源的信息,幫助他們申請社會救助,促進國家和政府積極完善社會福利製度,並動員爭取來自民間組織的、慈善機構的、富裕階層的、甚至國際社會的援助等各種力量,促進社會和諧和公正。

1.3 社會工作者是社會問題的預防者

社會工作者廣泛分布於各類社會生活領域,如社會福利、社區服務、就業知道、慈善事業、婚姻與家庭生活服務、勞動者權益維護、青少年服務、兒童保護、婦女及老年服務、流動人口服務等崗位上。所以社會工作者能及時發現各種社會問題的苗頭,及時向上反映,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或杜絕問題的發生。

1.4 社會工作者是社會穩定的維護者

我國已進入社會發展的快速轉型期,經濟體製的深刻改革使得社會格局和各社會階層利益格局都深刻調整,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很多矛盾和問題。社會工作者就是社會關係的協調者和疏導者,對社會弱勢群體施以援助,積極化解各階層之間的矛盾,特別是貧富矛盾,能起到穩定社會的重要作用。

2.我國社會工作職業化的製約因素

2.1 社會認同度不高

很多人都覺得社會工作不需要專門訓練,針對社會弱勢人群的社會服務工作任何人都可以勝任。另一種誤解是社會工作可以兼職,認為機關幹部兼做工會工作,居委會或社區工作可以由業主兼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