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網絡傳播對社會規約、社會道德的挑戰
由於網絡傳播的新鮮特點,使得網絡傳播的管理趨於緊迫。由於個體網絡傳播無法得到快速有效的監督,被傳播事件的真實性將成為一個問題。假如是善良高德之事,廣泛傳播於網絡間,自然是件好事,若傳播的事件是惡劣苟且之流將給社會帶來嚴重的不良後果,輿論的導向將極大影響大眾的普世價值觀和社會認同感。
網絡傳播的信息或良莠不齊,或缺乏真實性,受眾的互動可以讓正義得到伸張,也可以是由於愚昧無知,盲從追隨,侵害社會以及其他個人的隱私、權力、利益等等,最終將侵害社會群體的利益。言論可以自由,但是自由必須是有依據的。所以,如何利用好時效性與互動性,需要相關部門對個體網絡傳播(如微博、博客等)進行社會規約,把社會責任賦予網絡傳播的每一個人,以負責任的態度規約傳播行為和傳播內容。而在規約網絡傳播的行為準則的同時,又將觸及到社會道德觀、價值觀與傳統道德觀與價值觀的交鋒。
譬如陳冠希豔照事件,鳳姐幹露露等炒作之流,給社會價值觀帶來嚴重的衝擊。人們對於社會行為規則產生迷惘,一些太個性化甚至違反社會道德的行為也通過網絡傳播四處張揚,給社會輿論,人民生活,精神向往等等帶來了及其惡劣的影響。這些問題迫切需要相關部門設立網絡傳播的管理製度,把社會責任、為社會服務的意識貫徹到每一個傳播者。網絡傳播的巨變,海量的信息,雜亂無章的鏡像,需要長期的社會意識和責任來規約。此外,作為傳播者或者網絡傳播下的協從傳播者,應該保持清醒的意識、不盲從,要有獨立思考和判斷是非的能力,不做不良傳播的協助者,要做謠言蜚語的終結者。
結語:
網絡傳播無疑在社會變革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網絡傳播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休閑方式。我們有了新的信息渠道、廣闊的信息空間、互動的交流平台,但是,作為傳播的途徑,傳播者的社會責任仍然是大家要麵對和解決的問題。網絡傳播,使得由傳統媒體承擔的社會責任也擴散到每個網絡傳播者和參與者,隻有規範化的網絡傳播,才能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好網絡傳播。
參考文獻:
1、崔保國:《中國傳媒產業發展報告》[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8(3)
2、杜俊飛:《網絡傳播概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2)
3. 李良榮:《新聞學概論》[M].上海:複旦大學出版社,2007(12)
4、劉雄飛 郭雪穎 把握網絡傳播的即時和互動[J]網絡傳播2012年 第8期 3 頁 41-43頁
5、劉珺 趙桂梅 當謠言邂逅微博:是自淨還是泛濫?[J]網絡傳播 2012年 第5期 3 頁 29-31頁
6、詹新惠 網絡隱私權保護的雙重屏障[J]網絡傳播2011年 第3期 3 頁 26-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