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微博在維護弱勢群體話語權中的作用機製
文化論壇
作者:張濤
本文項目編號08YKZ048
摘 要:與傳統媒體相比,微博有著獨特的優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文主要分析在提高弱勢群體話語權方麵,微博的傳播機製如何發揮作用。
關鍵詞:微博;弱勢群體話語權;宜黃強拆事件;社交網絡
[中圖分類號]:G20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2
2010年初,新浪微博推出,一時間通過微博表達自我、交流信息、發表觀點成為一種潮流。微博也成為網民收發信息的首選載體之一1。微博正衝擊著傳統媒體,打開了新話語空間,成為弱勢群體重要的話語通道。“宜黃強拆”事件就是這樣一個典型。微博以怎樣的傳播機製維護弱勢群體的話語權,是值得探究的問題。
一、微博傳播機製理論
⒈微博傳播的社會網絡
微博信息傳播是由分散的網民自發進行的一種信息傳播活動,人們在網絡的“節點”發布信息,信息要產生強大的社會影響力,依賴於人的“社會網絡”2。微博使個體的社會網絡變得明晰了,在這個平台上的信息傳播受社會網絡的影響更為突出,公共信息傳播更為普遍,由此調動的個體的社會網絡更為廣泛,不同個體的社會網絡間的相互作用也更為明顯。
⒉微博社會網絡的形成與擴張機製
微博平台提供了靈活、方便的人際關係網絡的形成與擴張機製,為信息傳播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通過各種隨機推薦方式使原本沒有任何關係的人相互發現,也是擴展交流網絡的重要方式。在微博平台上,意見領袖因其自身擁有強大的個人傳播能量,其微博社會網絡也就相對廣闊些,而且比較穩固。某些特定情境形成的臨時性“熱節點”,會因事件的特性使微博的社會網絡爆炸式發展。
⒊影響微博信息擴散效果的要素
一個個具體信息的傳播,是以節點為基礎的,每一個節點都起著“把關”的作用,每個節點做出的每次選擇,都直接影響著信息傳播。強關係節點對於信息的傳播,大多時候是出於維護關係的需要,人際關係因素起著較明顯的作用。意見領袖的把關比一般網民的把關的效果更為明顯,進一步影響到整個網絡新聞傳播的格局。 對於弱關係節點來說,是否轉發某一信息,完全是基於對信息本身的判斷。
二、宜黃強拆微博事件分析
在江西宜黃拆遷自焚事件中,微博既是事件信息及時傳播的平台,又是拆遷戶利益訴求的渠道;既是當事人求助博友的工具,又是公眾輿論形成的中心4。這都有賴於微博傳播機製的作用。
⒈宜黃強拆微博事件傳播的社會網絡
2010年9月16日,鍾家姐妹欲從南昌昌北機場乘機飛往北京,接受鳳凰衛視的采訪,領取登機牌時,遭宜黃幹部圍堵。兩姐妹無奈躲進女廁,用手機和《新世紀》周刊記者劉長取得聯係並告知現場情況,劉長立即以“緊急求助!”為題發布微博。隨後劉長打電話給《鳳凰周刊》記者鄧飛,後者根據兩姐妹在電話中的轉述,進行了昌北機場現況直播。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裏,鄧飛發布了9條微博信息。
在這個事件中,與事件有關的9條微博信息特別重要。並不是當事人鍾如九起先使用微博求救維權,而是依賴媒體記者劉長。劉長是鍾如九社會網絡關係節點中的強關係,依賴記者自身的社會網絡以及與其直接聯係對象的社會網絡,使得信息呈幾何級傳播態勢,從而形成社會輿論熱點。這是事件微博傳播的第一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