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析上海大學學生的責任感(3 / 3)

分析調查結果,我們認為“90後”大學生總體上講具有較強的責任感,關注社會,關注國家,充滿民族自豪感,積極向上,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首先是知行不統一的問題,尤其是在社會責任和國家責任方麵,部分大學生的責任感隻停留在認識和情感上,口口聲聲喊著愛國奉獻,但卻不願意參加義務獻血、大學生征兵、人大選舉等,缺乏承擔責任的實際行動;其次,當前大學生中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存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思想,不是自己的事情,就不去關心,年紀輕輕就有“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明哲保身,但求無過”的自由主義思想,不利於大學生責任感的培養;最後,大學生的個體責任感、家庭責任感、集體責任感、社會責任感和國家責任感存在一定的差異,尤其是家庭責任存在著較為突出的問題,這點通過大學生的責任感自我評價也有所體現,這無疑提醒我們思政教育者在對學生進行責任感教育必須在強化社會責任和國家責任時不能忽視在家庭責任方麵的引導。

三、提升大學生責任感的對策研究

1、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充分挖掘高校現有的教育資源。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範圍很廣,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形勢與政策等內容,任課教師應該結合社會熱點和學生特點,創新教學方法,在授課過程中唱響主旋律,使科學的理論和正確的價值觀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引領大學生提高社會責任意識,提高承擔社會責任的能力。另外,在部分高校如上海大學,學生輔導員同時還承擔著給學生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實踐課的任務,輔導員老師應該發揮自己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優勢,注重利用身邊鮮活的案例和活潑的實踐課教學形式引導和教育學生,培養他們的責任感;

2、開展形式、層次多樣的主題教育,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要緊密結合社會熱點和校園熱點,想學生所想,關注學生所關注的問題,開展貼合學生的主題活動。例如針對前一段時間“碘鹽脫銷”的造謠事件、上海大學樂乎論壇上學生拍攝的一組“上大之美”照片、尊敬的錢偉長校長百年誕辰、即將召開的黨的“十八大”等熱點事件開展主題班會、主題討論等教育活動,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責任意識,培養對自己、對家庭、對集體、對社會、對國家負責任的大學生。

3、搭建實踐活動平台,提高學生責任承擔能力,引導學生知行統一。如果光有責任意識,沒有責任承擔能力也不能很好地擔負責任,因此高校要積極為學生搭建實踐活動的平台,如社會公益活動、勤工助學活動、誌願服務活動、獻愛心活動等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在實踐中讓大學生增強自身技能,提高實踐能力,同時深刻體會個人價值與社會責任之間的關係,更好地體驗和學習承擔集體責任、社會責任和國家責任。

4、健全責任評價機製,激發學生責任意識。我們評價學生絕不能隻看學生的成績,而應該全方位地進行考察,其中就應該包括對學生人格品質、責任感等方麵的評價。目前上海大學悉尼工商學院在優秀學生的獎學金評審上大膽引入素質考核,各種活動包括集體活動、獻愛心活動、誌願者活動等等的參與度也成為考核的指標之一,這對我們引導學生主動承擔責任,激發學生的責任意識具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程東峰.關於大學生責任教育的幾點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06,(2):4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