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談體驗式心理教育模式在心理教育工作中的運用
德育研究
作者:謝文豔
摘 要:如何加強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問題是目前國內外各高校都共同麵臨的一個嶄新的課題,尤其是怎樣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有效地開展高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和自我保健意識,更是一個值得探索、研究的課題。
我國政府越來越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經過多年的實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總結出了各種模式,但這些模式都是圍繞高校自身來創建的,效果甚微。實踐證明,通過構建一種體驗式的心理教育模式,可以較好地解決學生在校期間的做人、健康、就業等問題,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關鍵詞: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驗式模式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2
一、我國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
當代的大學生,相較於一般的青年有著不同的抱負和追求,他們擁有的高智力、高文化和高自尊心,導致更多,更嚴酷的機遇和挑戰,以及更大的心理壓力與心理衝突。由此可以看出,大學生這個群體的心理健康發病率要比其他的人群高。大學生心理疾患已經成為高校的一種常見病、多發病。雖然形勢嚴峻,但是還是有不少學生正在用自己的方法不斷嚐試改變自己的行為,不斷的往好的方向努力,但是,由於他們在成為社會成員的社會化過程中在各個階段所遇到的問題有所不同,心理成熟程度不夠,而導致容易發生一些不良行為,給自己或他人的健康成長帶來消極的後果。種種跡象表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已成為高校教育工作者必須解決的一個嚴峻問題,作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責任重大。
二、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提出
針對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我們提出了一種體驗式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模式就是一種方案,一種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會得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在社會學中的概念則是指研究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的理論圖式和解釋方案,同時也是一種思想體係和思維方式。而教育模式則是指由產生教育影響的各因素組成的一個宏觀控製的連續統一體,是對學校教育的宏觀行為係統地概括。綜合兩者,體驗式心理教育模式則是以體驗為基本特征的一種新的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更大效果的最佳方案,此模式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中有著極其顯著的效果且明顯優於傳統心理教育模式,有較大的實際應用價值。
這種體驗式心理教育模式主要是要學生通過一些具體的實踐活動,獲得親身的體驗和感受,並與團隊成員在相互的活動中分享交流後達成共識,各自通過梳理學習內容經過反思、總結後內化為自己的認知理念,進而表現在自己的行為中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包括五個環節:體驗、分享、交流、整合、應用。環節之間密切關聯,相互影響。作為教師,我們可以通過這種體驗式教育的互動幫助學生達到心理教育和心理預防的目的。
與傳統心理教育模式比較,體驗式心理教育最顯著的特征就是對每一個學生都表現出了真誠的情感,真誠地理解他們,關注他們,並特別注重對學生的情感體驗教育,以尊重學生人格為基礎,把學生的全麵發展作為主要目的,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最大程度地發揮他們的主動性、能動性和獨立性。相較以往的教學過程,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是作為傾聽者和幫助者存在的,從課堂教學的領導者變為了組織者。從實質上來看,體驗式心理教育就是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去學習、思考感悟,並獲得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