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如何促進大學生增強責任意識(1 / 2)

如何促進大學生增強責任意識

德育研究

作者:李勁濤

摘 要:大學生增強責任意識是實現人生目標的必要條件,是適應社會的要求和國家法律對公民的要求,也是報答父母的殷切希望的要求。大學教師應當為人師表,教育引導學生增強責任意識,樹立社會責任感。

關鍵詞:大學生;責任意識;必要性;為人師表;教育引導

作者簡介:李勁濤(1968.9-),男,湖南寧遠人,湖南九嶷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2

人生的大學階段,是步入成年的初始時期,是知識、才幹、心理、品德不斷增長、趨於成熟的關鍵時期。在大學校園裏生活的年輕人,充滿期望和夢想,也麵臨迷惑和憂慮。大學生隻有明確了自己肩負的責任,才能走好自己的路,實現人生價值。教育提高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是高校教師麵臨的一項重要任務。本文側重探討大學生的責任,對促進大學生樹立社會責任感具有積極作用。

一、當代大學生的責任解讀

大學生仍然處於學習、成長時期,對社會責任、工作責任、家庭責任等涉及不多,但不能說沒有責任。一些學生正因為不明確自己“應當做什麼”,所以認為自己隻享有權利(如消費父母的勞動成果;學校應當發給我們畢業證、學位證等),不承擔任何義務。這完全是一種誤解,由此導致一部分學生無所事事,虛度光陰。我們把在校大學生“應當做的事”稱為“學習責任”。大學生的學習責任可以歸納為:學會做人,學會讀書,勤奮拚搏,增長才能。

(一)學會做人

“做人”分為兩個方麵:一是如何管好自己,恰當處置自己的言行;二是如何處理好與他人的關係。做人的基本原則:正確認識自己,言行適度,誠實守信;尊重他人,友好相處,不侵犯他人的權益;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為人要有良心,良心是無價之寶。良心就是善心,仁義之心。“仁義”包括仁愛和正義。“仁愛”,是指同情、愛護和幫助人的思想感情。“正義”,是指合乎法度的、合乎理性的、有利於民眾(大多數人)的道理。大學生應當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製度,尊重老師,聽從老師的教導,與同學友好相處,團結互助,學習其他同學的長處補自己的短處。

(二)學會讀書

人們為了生存都必須具有一技之長,“技能”都來自於“學”。“學”包括教師傳授(學校教育)和個人自學,學校教育是學習技能的主渠道,也是走捷徑學習前人的經驗(包括失敗的教訓)。要認真讀書,讀懂弄通,把聽課與自學結合起來,強迫自己掌握一定的知識,思考一些問題,積極參與實踐,把書本知識和教師講授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實踐能力。讀書就是為了積累知識,積累知識猶如存錢,暫時用不著的存起來,需要時就會發揮作用。有人看到大學生就業難,則感歎“讀書無用”。我們認為,不是“讀書無用”,而是“沒有讀好書,別人不願使用”。一些學生沒有認真讀書的習慣,僅滿足於考試過關,是一種眼光短淺的表現。大學生應當下定決心克服“厭學”的不良習慣,做到“學而不厭”。

(三)勤奮拚搏

人要有不甘落後的自強精神,學知識、長技能不會像吃飯睡覺那麼輕鬆,苦與累是免不了的。常言道“先苦後甜”、“苦盡甘來”,沒有付出就不會有收獲。我們做過一個簡單的計算,假設學生一學期學習7門課程,每門課的必讀教材平均35萬字,共計245萬字;一學期上課18周,每周學習時間5天,共有90天;那麼,平均每天需要學習掌握的知識量為2.7萬多字。“學習掌握”包括預習、聽課、複習、作業等,不能把“學習”隻理解為聽課,似乎不上課就沒事幹。大學生的學習任務本來是繁重的,要真正把專業知識學到手,必須要有勤奮拚搏的精神和具體行動。不少大學生羨慕崇拜體育明星,隻看到運動員獲獎的風光和獎金的豐厚,而沒有想到他們付出的艱辛,沒有琢磨血汗與獎牌的關係。

(四)增長才能

大學生沒有升學的壓力,但有十分沉重的就業壓力。市場經濟並不意味著大學生都能就業,都可以拿高薪,市場經濟對人才的質量要求更高。在高等教育逐步大眾化的背景下,大學生必須注重提高自己的社會競爭力,鍛煉真才實學,增加畢業證的“含金量”。大學生應當充分利用學校提供的條件,努力學好專業知識,提高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

三、促進大學生增強責任意識的途徑

高等學校承擔著培養“有責任心”的大學生的重任,需要做更加精細的工作,在育人方麵有新的作為。

(一)為人師表,帶動學生增強責任意識

大學教師的任務是培養即將步入社會的專門人才,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產生的影響是特別重要的,教師的一次指教可能使某個學生終身受益。大學教師作為一類十分重要的社會角色,自然有“分內應當做的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應當盡職盡責地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教師的表率作用主要表現在:1、有高尚的品德,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盡力做好每一項工作;2、講課質量較高,學生得到收獲和啟迪;3、認真執行學校的規章製度,考勤、批改作業、評卷等具體工作一絲不苟;4、批評教育學生出於愛心,有理有據,令人心服口服;5、對待學生一視同仁,公平合理的處理涉及學生利益的事項等。大學教師如果都能做到認真負責地工作,肯定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促使大多數學生思考自己應當做些什麼、如何完成學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