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心理素質出發淺談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作方法創新(1 / 2)

從心理素質出發淺談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工作方法創新

德育研究

作者:李光然

摘 要:本文從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心理狀況出發,找出了當前高職院校輔導員隊伍的普遍問題。繼而對現有的工作方法做了深層闡述並對創新工作方法做出了論述。最後,提出了建設和諧校園的終極目標。

關鍵詞:輔導員;工作方法;網絡輔導;博客;和諧校園

作者簡介:李光然,男,山東蓬萊人,動物生理學碩士,1981年9月出生,現為江蘇農林職業技術學院輔導員。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1

一、高職院校輔導員的心理問題

高職院校輔導員的職業形同於孩子的母親,對學生的教育輔導最直接的實施者,輔導員的心理健康問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心理是否端正,對輔導的學生成長有著直接的影響。在社會發展飛速的現今,生活和生存的壓力越來越大,作為輔導員對麵來自四麵八方的壓力更容易出現各種心理不適問題,從而就會給其日常的工作、生活、學習造成諸多的影響,間接地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正常的教育,製約了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因此,需要更多地關注輔導員的心理健康狀況,緩解輔導員的輔導情緒,使其在心理素質和業務素質上有所提升和鞏固,成為心態健康工作積極的思想工作者。

二、現階段高職院校輔導員的重要工作方法

1、理論與實踐並存的工作方法

對待問題時“理論與實踐的關係問題”已經為眾多的研究者所探究,以往一些輔導員往往中偏重於理論察看現象的係統化,而側輕與實踐,其實這兩類工作重心分開對待的化往往達不到最好的處理效果,其實二者之間的關係是互相聯係、相輔相成、無法隔離的;兩者結合的恰到好處才是解決輔導問題的關鍵所在。

2、“本”與“質”的工作方法

我國國家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中指出高職院校輔導員角色的重要作用就是輔導員的角色決定了其工作方法的重要性。 “本”指的工作方法主要是,個人與生俱來所具備的素質、能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所運用和總結的工作方法,“質”是指工作方法向其他國家學習和向其他學科或工作崗位學習工作方法這兩個方麵。在國內這行業空間狹窄,但是在國外,美國學生事務管理已成為一種職業發展方向,是一項專業性的工作,這也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的地方。

3、“理性”與“感性”的工作方法

“感性”是就漢語構詞法上講,它給人的第一印象是“感情性質的,感覺性質的”。在認識和行為上具有對感性、直覺直接性,“理性” 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維狀態下時,有自信與勇氣地遇事不慌且能夠全麵了解和總結並盡快的分析後恰當的使用多種方案,中其中的一種方案去操作或處理,達到事情需要的效果,是基於正常的思維結果的行為。是指人在認識和行為方麵表現出來的對產生於感覺、情緒之上的一種理智來看待或處理問題,但是在潛意識裏還是以本為基礎的。

4、“對人”與“對事”的工作方法

輔導員的工作對象主要是學生,形形色色的學生各有各的個性,他們所麵臨和遇到的問題也大有不同,根據每個學生的性格製定不同的輔導方案,因為同一件事情也許對 A來說不算什麼,但對B也學就是特別在意的,所以,輔導員隻能將“事情”“人員”分開輔導處理問題時,同時也要找到合適的方法與之溝通,方法不當,同樣也會給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