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語言力角度看法語道德諺語中的人稱指稱語(2 / 2)

言者使用道德諺語時,不自覺地利用了諺語人稱指示語的心理基礎,利用這種無固定投射的泛指意義,拉大言者與事理之間的心理距離,縮小聽者與言者以及事理的距離。既有擴大,又有縮小的語用功能。例如:

Celui qui ne lit rien ne sait rien.

Ceux qui s’augmentent eux-mêmes, les hommes les diminuent.

例子中的指示代詞celui和ceux指的是“任何人”,無論指誰,都不影響語句的意義。指示代詞與qui形成的這種關係句型實際上是一種在特指中泛指的相對無人稱用法,在關係從句的限定範圍內,指示代詞不指具體的言者、聽者或能夠確認的其他人,而是起到一種普遍的泛指作用。這種普遍泛指拉拉大遠了言者與事理的距離,造成一種普遍真理的效果;同時又拉近了言者與聽者的距離,讓聽者覺得親近。類似用法還有泛指代詞on:

On fait souvent du bien pour pouvoir impunément faire du mal.

On est plus souvent dupé par la défiance que par la confiance.

泛指代詞on在道德諺語中指的就是“大家”。泛指用法在指稱上包含聽者,能讓聽者身臨其境,使他們覺得更親切,有利於其在心理上接受教化。另外,on不單指聽者,也包括言者自身。當用“我們”來代替時,比用“你們”或“你”更親切。因為這種表達方式主觀上把聽者與言者納為同一陣營,即言者完全移情於聽者,正是這種移情觸發了聽者與言者的親密感。

另外,法語道德諺語也利用無人稱句型,故意隱去施動者,來強調言者觀點的中立的態度,增加語言的真理性,從而使聽者更加信服。

總而言之,無論是文中的哪種情況,人稱指示語的使用都使諺語更有說服力,易於接受,利於傳播,即為道德諺語的最終目的“教化”服務,這就是法語道德諺語中人稱指示語的語言力。

參考文獻:

1、 羅誌野.《語言的力量 ——語言力學探索》,東南大學出版社, 2009

2、劉宇紅.《認知語言學:理論與應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6

3、 RIEGEL, M. et al.. Grammaire méthodique du fran?ais, PUF, Paris, 1994

4、 Claudia B. Lacavalla. lexique-grammaire des proverbes en quand-quano, Comparaison fran?aisitalien et représentation par grammaires locales, UNIVERSITà DEGLI STUDI DI BARI , ANNO ACCADEMICO 2006/2007

5、 Kerbrat-Orecchioni, C. (1999/2002). L’énonciation . Collection U. Paris: Armand Co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