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理論知識與技能學習的重要性初探
藝術研究
作者:王小梅
摘 要:本文由當下人們對音樂理論作用的理解與學習現狀入手,講述了音樂理論對於音樂技藝、相關音樂實踐的指導作用以及不重視樂理學習所有可能引發的現實問題,並針對這些問題對加強音樂理論學習及提升學習效率提出了一些解決辦法。
關鍵詞:音樂理論;音樂學習;音樂技能
[中圖分類號]:J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1
前言:音樂理論是人們學習音樂知識與技能的前提與基礎,但是現下很多學校以及學習音樂的個人,往往對音樂理論不夠重視,這使得音樂本身的教學與學習變得大受局限、困難重重。正是出於對這一點的考慮,本文立足於對樂理學習重要性及相關方法的討論,以期幫助大家更加全麵、深刻地認識音樂學習的客觀規律,在音樂的教與學上獲得更好的成效。
一、音樂理論的教學現狀與大眾認識
很長時間以來,人們對於音樂學習的認識中往往有這麼一點:隻要學習好具體的音樂技能,比如某些聲樂技法,或者某一種樂器,就可以在音樂的道路上謀求到更好的發展並有所作為。這種想法影響之深刻與廣泛,以至於不但很多修習音樂的個人不重視對樂理的學習,甚至許多高校也開始傾向於弱化對音樂理論的推廣。以當下高校音樂專業的常見成績考核標準為例,可以明顯地感受到這種考核體製對於學生音樂技能表現的看重。這種以技能展示表現為主導評價標準的做法不但對於學生們來說是一種誤導,同時也讓樂理教與學的情況雪上加霜。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當下很多學習音樂的人(主要群體為高校音樂專業學生),他們在接受正式的音樂專業教育之前,不但沒有受到過較為周全的音樂理論知識的熏陶,甚至連自主進行理論學習的功底都非常薄弱。這種情況的產生主要是源自於長期以來我國教育體製對藝術類考生文化成績要求的走低。而應試係統對文化成績重視的抑製也深深地影響到了學生們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以及他們對於理論知識的看法與態度。不少學生既不了解樂理的重要性,也難以對樂理學習表現出興趣。
而從音樂教學的主要引導者,也就是各類藝術院校或者高校的音樂理論教學態度上來看,其中也存在著很多不利於樂理推廣與發展的因素。除去上文中已經提及的教學評價體係問題之外,相應的,最主要的還有課程設置的問題。具體來說,現下的院校在進行音樂教學課程設計時往往過於忽視對音樂理論課堂的時間分配。不但樂理課在整體課程時間中所占的比例偏少,即使設置了音樂理論課,學校的考評體係對它的課程表現要求也非常低。總的來說,人們對音樂理論重要性的認識還非常狹隘,樂理教學的總體勢頭也較為嚴峻。
二、音樂理論對實踐的指導意義及忽視音樂理論學習的弊端
(一)理論知識對於音樂藝術實踐的重要性
通常來說,音樂理論知識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音樂的理論基礎、創作理論、音樂史、音樂美學都屬於它的範疇。也正是因為樂理知識涉及範圍寬廣,而所涉及的又都是根基內容和文化背景,故而對它的學習對音樂藝術的實踐有著極為重要而關鍵的指導作用。從一個音樂學習者的角度來看,除去個人對音樂的興趣與喜愛之外,他們學習音樂常常有著明確的實際目標與方向。他們當中的有些人希望成為音樂藝術家,而另一些則希望通過音樂的學習成為相關的教育工作者。但不論是哪一種情況,都要求他們必須具備強大的專業綜合素質。而從眼下的情況下看,顯然很多音樂學習者都正在無意識地越來越遠離自己的既定目標,因為沒有紮實的音樂理論知識作為基礎,他們根本無法實現音樂道路上的長遠發展。對音樂理論學習的忽視不但阻礙了他們對進階音樂知識的領悟,也太太地限製了他們的自我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