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以金石書法入畫,注重創造
吳昌碩年輕時期在金石,書法方麵的功底給人很深刻的印象。在探討如何學畫時,任伯年提示吳昌碩以金石的經驗入手繪畫,這樣可以產生個人的風格。這樣的提醒非常關鍵,在很大程度上講,金石書法的進入,徹底完善了傳統繪畫的疆域。同時,因為金石與考據學的發展和影響,人們認定吳昌碩在完全不影響傳統秩序的前提下完成了新時代的“古意”。
金石書法入畫是吳昌碩的一個創造,他的繪畫作品中,每一幅都是獨創。他的獨創並不是完全排斥模仿,吳昌碩也是臨摹 了大量的大家佳作,在模仿的基礎上掌握了基本的技法後,經過不斷地努力和智慧才進行創造。他在初學臨摹時,反複地觀賞,深入地領悟畫的精神實質,得到精髓後,大膽創造,同時又反對泥古,著重獨創的旨意。他的遺作——特別是晚年的精心之作,如《牡丹水仙》、《雪蕉書屋圖》、《桃實圖》、《獨鬆圖》等,更能有力地表明吳昌碩的繪畫是注重創造的。
(四)、詩文與繪畫融合
將詩文融入繪畫作品中,是吳昌碩的繪畫風格之一。吳昌碩從二十多歲開始作詩,直到八十四歲逝世前為止,六十幾年中幾乎每天都花一定的時間從事作詩,從不間斷。他早年學習杜甫、王維,後來更廣泛地學習各家名作,也學習詞曲,文學修養不斷提高,並且他能夠吸取眾長,自成風格。
吳昌碩的繪畫作品中,有很多都能達到“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的境界。有的出於構圖需要,也有的是出於他想進一步傳情達意。例如他的一幅《歸來圖》題有這樣的詩句:“涼日不著地,火雲飛滿庭。猶聞繞樹鵲,時閃隔天星。弄晚笛聲遠,搖煙荷氣馨。隻憐數竿竹,照水影青青。”在這裏我們能看到有遠景也有近景,有屋舍也有人物,天空有濃鬱的色彩,甚至我們還能聞到荷花的香氣。還有一幅《蘭花》,題道“識曲知音自古難,瑤琴幽操少人彈。紫莖綠葉生空穀,猶而風霜曆歲寒。”字字如珠璣,詩文把他畫的蘭花襯托得古樸野逸,充滿了雅趣。像這樣把詩意深邃和畫味醇厚結合起來表現,吳昌碩做得無不巧妙。
二、藝術成就及影響
吳昌碩走的是一條與傳統文人畫家不同的藝術道路,他的詩書畫印表明了他在傳統領域的工夫。他把詩書畫印充分融合在一起,且把金石風格融入繪畫,形成了新的傳統。吳昌碩堅守詩書畫印的傳統,並相信這個傳統是能夠延續下去的。
作為承前啟後的海派巨匠,吳昌碩在近代中國藝術史上留下了光輝的一頁。他學習古人,並借古開今,他繪畫創新,使他成為二十世紀初畫壇了最具有創新精神的畫家。同時,他的繪畫藝術創新構築了中國文人寫意畫的又一高峰,並對現代畫家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吳東邁:《吳昌碩談藝錄》,人民美術版社1993年;《藝術大師吳昌碩》,浙江美術出版社1995年。
2、林樹中:《吳昌碩年譜》,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95年。
3、劉江:《吳昌碩篆刻藝術研究》,西泠印社出版社1995年。
4、光一:《吳昌碩題畫詩箋評》,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5、梅墨生:《下筆力重金鼎扛——吳昌碩的山水畫》,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6、丁羲元:《平生足跡半天下:吳昌碩山水人物畫論》,《名家翰墨》總第38號1993年3月;《論吳昌碩的藝術》,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198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