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藝術設計教育與赫哲族“魚皮藝術”產業的對接研究
藝術研究
作者:侯靜
課題編號GZ0017,課題類別:黑龍江省職業教育學會“十二五”重點課題
摘 要:魚皮文化藝術是人類一項獨特的生存藝術,它創造了人類在惡劣環境中頑強生存的奇特景觀。魚皮文化在漫長的曆史傳承之中發展與演變,一脈相承的“魚皮藝術”是赫哲族魚皮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典型文化遺存。
關鍵詞:藝術設計;教育;魚皮文化
[中圖分類號]:J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1
一、關於赫哲族“魚皮藝術”
魚皮文化藝術是人類一項獨特的生存藝術,它創造了人類在惡劣環境中頑強生存的奇特景觀。魚皮文化在漫長的曆史傳承之中發展與演變,一脈相承的“魚皮藝術”是赫哲族魚皮文化中最具特色的典型文化遺存。赫哲族人世代以三江為家、漁獵為生,具有著鮮明的地域性、民族性特征,反映了濃鬱的北方捕魚民族的地域特色,“魚皮藝術”利用野生魚皮天然特有的魚鱗花紋形成的自然肌理之美,引起視知覺的強烈感受來造成視覺心理的情感共鳴,傳達出風格渾厚、古樸粗獷、造型別致、色彩和諧、工藝精細的藝術風貌,具有較強的觀賞性、裝飾性和藝術性。其獨特的材料與工藝特征,體現出了重要的藝術和研究價值,是獨具魅力的藝術奇葩和“民間瑰寶”。
二、赫哲族“魚皮藝術”產業的成因及現狀
近幾年 “魚皮藝術”產業的興起並得以形成的因素是多方麵的。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赫哲族人沒能與商品經濟的時代發展同步,仍然處於漁獵經濟時期,依舊穿著魚皮衣使用魚皮製品,這一獨特現象引起了人們的關注,人們懷著各自的目的來換取、購買、收藏魚皮製品,使其在不經意間得以傳承至今。這一現象引起了文化學者以及文化機構、政府部門的注意,並成為“魚皮藝術”產業形成的重要推動力,先後出現了學者的研究著作、論文、相關新聞報道等,經過黑龍江省佳木斯地方的整理挖掘2005年“赫哲族魚皮製作技藝”被批準列入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隨著近幾年赫哲族“魚皮藝術”在國內的各類展覽、展會上不斷得到推廣,赫哲族魚皮工藝在市場上備受消費者青睞,同時也給赫哲族漁民帶來了可觀的豐厚利潤。“魚皮藝術”所產生的高額經濟利潤同時也刺激了更多敏銳商家的介入,使專門從事“魚皮藝術”產品製作的企業和個人不斷增多,逐漸形成了“魚皮藝術”產業。
目前是“魚皮藝術”產業由原始的稚拙進入快速發展的時期,“魚皮藝術”產業呈現出了方興未艾的發展態勢,加工製作群體也不斷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製作工藝水平良莠不齊、層次較多,主要體現在三個層次:一是赫哲族漁民在冬閑時節家庭作坊式的加工方式,雖然時有地方組織培訓,但整體風格仍呈現粗獷化、形式單一化在特點,二是少數魚皮藝術傳承人或愛好者單體設計製作,其中不乏佳作,但產量較少,三是由工廠、公司設計製作營銷的魚皮畫的藝術品在數量與質量上相對較好,價格昂貴,流水化製作易呈現過於模式化、商業化氣息濃,從而造成設計風格單一,難見精品。
三、高職藝術設計教育與“魚皮藝術”產業對接的重要意義
高職藝術設計教育及其專業群對接地方文化藝術產業群是地方社會經濟文化未來發展的必然要求,利用地域優勢與“魚皮藝術”產業緊密結合,及時準確地把握地方“魚皮藝術”產業發展、變化和升級的方向需求,進一步提高服務社會的功能和成效,實現產業化生存和發展的拐點。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中利用藝術設計專業教育理論體係服務於赫哲族“魚皮藝術”產業,提高製作人員的藝術審美修養的,為保護和創新地方文化藝術資源提供智力和人才支持,使其在保持原始粗獷類型的基礎上向更精美的高端產品發展勢在必行,對保持“魚皮藝術”產業平穩快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