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曆史教學中實施個性化教育的對策研究(2 / 2)

二、必須要改革傳統的一言堂式的課堂教學模式,采取個性化的有生命的曆史教學方式

要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就必須要打破傳統的機械設定性、教條化一性和教師本位性的曆史教學方式,采取以參與性、開放性、情感性、思辯性、建構性、差異性、獨創性和生成性等為基本特征的新型的曆史教學模式。其中,特別是要倡導在建構主義理論基礎上構建起來的多維互動的問題探究式、情境體驗式、自主學習式和實踐活動式的曆史教學模式,以及自主、探究、合作式的曆史學習方式。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真正落實“因材施教”教學策略,允許和鼓勵學生按照適合自己的學習速度來學習 和發展,允許和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在一定的範圍內自主選擇學習的內容,並在完成基本課業要求的前提下.進一步充分發展自己的個性化特長與愛好。這樣才有可能真正實現每一個學生的優良個性全麵和諧發展。

三、必須要改革傳統的曆史教育評價方式,構建個性化的、多元化的、真正著眼於學生生命質量整體發展的曆史教育評價體係

根據個性心理學的研究,特別是加德納的“多元智能”學說,每一個學生身上都蘊涵著一定的屬於他(她) 自身所特有的智能的突出之處和發展優勢。因此對學生的曆史教育評價也必須是個性化的、多樣化的、多元化的和全程化的。譬如,在評價方法上,除了常用的紙筆測驗法之外,還應當綜合采用觀察法、活動法(如辯論、演講、製作、知識競賽、社會調查、曆史考察等)、個人成長檔案袋法、自我評價法等等。在考試形式上,亦可以采取開放式(開卷式)、分層式、自主選擇式等等。不僅要關注學生學習結果的量化評價,更應當關注其學習過程的質性評價。多元化的評價手段、評價方式和科學的評價體係,對於實現學生的個性全麵和諧發展,將具有極其重要的關鍵性意義。

總之,我們必須確立這樣一種理念,即“每個學生的個性都是不同的,而要培養一代新人的任務,首先要開發之每個學生的這種差異性、獨立性和創造的個性”;“應該在每個學生身上找到他們獨有的、與眾不同的能力,並開發它、孕育它、培養它,使之充分顯露出來一一也就是說,要把人的個性提到完美人格的高水平上來”。這一點,對於曆史教育工作者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如果你是教曆史的,你的教育任務首先要看到,在你課堂上聽講的不是什麼抽象的學生(這樣的學生是不存在的)。你應該看 到,你麵前是具體的、活生生的、獨特的人們……這些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抱負和幹勁。這一點極為重要,因為隻有當人們有了活生生的個性時,思想的熱血才能沸騰起來!一一蘇霍姆林斯基早在20世紀60年代巳明確提出的上述精辟論斷,在進入21世紀的今天,仍是我們每一位曆史教育工作者都不能不認真思考和牢牢記取的一一“相信每一名受教育者的天才和創造力吧。人是獨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