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的五原則,即組織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結合;解決思想問題和實際問題相結合;教書育人、管理育人和服務育人相結合;政治理論教育和社會實踐相結合;繼承優良傳統與改進創新相結合。
三、構建高職高專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策略
筆者認為,構建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方法主要分為觀念創新、方法創新和手段創新:
(一)觀念創新:思想品德政治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教學理念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其實是一個時代性極強,且變化不定的課題。衡量該課程教育效果的標準和原則是,看它是否有利於促進學生思想健康,生活態度是否積極向上,以及麵對人生挫折時的態度及做法等。所以,思想品德教育要積極做到與時俱進,不斷更新教育觀念。就教學觀點而言,我們始終應該堅持“教學首先為育人”的觀點,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歸宿點落實到不僅知識理論和方法知識的傳授上,而更重要的是,理論聯係實踐教導學生應該如何做人。由此可見,就教學觀念而言,我們應該注重素質教育的開展和實施,強化“教學相長”教學理念的實施。打破傳統的由教師為主體,學生被動接受的填鴨子教學理念,轉變為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發揮,讓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提倡師生互動。
(二)方法創新: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成效,除了按照一般的課堂授課方法外,思想政治教育還應該進一步結合高職院校和學生實際,對講課內容和講課方式進行不斷的革新,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了更好地實現師生之聞的交流,老師們可以公開電子郵件、移動電話等,加強與學生課下的交流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思想生活狀況,幫助解決生活學習上的困惑。其實,教育的實質就是教師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因此,教師隻有拉近了和學生心靈之間的距離,關心和善待每一位學生,才能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三)手段創新:鑒於高職院校的學生綜合文化素養較差,或許在理論文化知識的表達能力相較於一般院校的學生要弱一些,為了提高思想政治課程教育的成效,根據學生長於技能學習而不善於文化學習的特點,思想政治的教育課程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製作教育課程作業或媒體,教師也應該采取多樣化的方式納入實例和視頻材料。比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圖像、文字、聲音,以及影像等形式多樣的教學資源,添加新鮮的。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和注意力的元素,延長對所學課程的注意力,不斷增強教學的實效。
另外,我們還可以利用開設選修課的方式來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開設《西方哲學》、《心理素質與現代人生》、《現代公共關係》、《職業道德與就業指導》、《藝術哲學》等選修課,進一步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進行補充和拓展,不僅從正麵,也從側麵來充分發揮思想政治課程的作用。總而言之,“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合格接班人不僅是高等高職院校承擔的重任,同時也承擔著“解惑”的責任。因此,思想政治理論課在課程改革與精簡之後,怎樣才能不斷滿足學生各方麵的精神需求,將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貫徹到學生現實中更深更廣的範圍,都將是我們今後需要探討和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政策研究與法製建設司 範緒鋒. 追問思想政治教育“元”問題[N]. 中國教育報,2008-01-14(007).
2、張玉. 思想政治教育人性化研究[D]. 華東師範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2010.
3、東北師範大學教授 王立仁. 如何評價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N]. 中國教育報,2008-02-19(003).
4、黃瑜. 我國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現狀研究[D]. 蘭州大學: 蘭州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