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學改革之探析(1 / 2)

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政教學改革之探析

教育論叢

作者:李春生

摘 要:當前,我國社會文化多元化的趨勢發展地越來越迅速,範圍也越來越廣。多種文化共存於一個社會,在很大程度上衝擊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這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學帶來了巨大的挑戰。針對這種現狀,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必須要做出改革。

關鍵詞:文化多元化;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2)-26-0-01

一、文化多元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促進作用

教學包括兩方麵含義,一是教師的教;二是學生的學。文化多元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促進作用也同樣體現在這兩方麵。

首先,對教師“教”的影響。文化多元化削弱了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隔離機製,吸收了其它學科的優秀成果,極大豐富了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內容。另外,外來文化的入侵加重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師對傳承民族文化的危機感和緊迫感,提高了他們重視傳承優秀文化、愛國主義情感的程度。同時,在文化多元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師還接觸了解到了外國大量先進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促使其在教學模式、教學思維上吸收其精華,不斷進行改革,與時俱進。

其次,對學生“學”的影響。多元化的格式擴大了高校學生的視野,為他們接觸其它外來文化創造了機會,擴展了學生的認知領域和認知外界思想道德現象的敏感度,極大增強了大學生對社會的理解能力和智力水平。同時,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也為大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價值選擇方向,提供了更多適合自己個性和趣味的文化契機,完善了大學生的個體人格。

二、文化多元化背景給高校思想政治教學帶來的挑戰

1.幹擾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主旋律

文化多元化的不斷發展,導致了與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目標相一致的社會文化氛圍消失了。文化多元化背景下,出現了各種不同的價值體係、價值觀念、行為方式等。多元化價值觀念衝擊了高校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和政治信仰,認為馬克思主義僅僅是社會思想流派的一種,不應當被看作是唯一的指導思想。大學生的思想逐漸偏離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所倡導的主旋律和主流政治信仰。甚至有些偏激的大學生批評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如果高校不立即進行思想政治教學改革,可能會出現思想文化建設落後的現象。

2.衝擊了高校思想政治教學的主陣地

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一些西方國家借助文化的廣泛發展趨勢,對我國進行文化擴張的“軟權力”,滲透其意識形態,過度誇大西方文化的優勢和世界文化一體化格局,試圖瓦解我國悠久的傳統文化,大學生容易受其左右,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仰產生動搖。這在很大程度上威脅著我國的文化安全,影響著大學生正確文化價值觀的形成。高校作為傳統文化繼承和傳播的陣地,是與多元文化進行互動的前沿,同時也是各種思想意識形態鬥爭的地方,如何爭取更多的大學生回歸主流,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學改革的一個新課題。

3.腐蝕了社會價值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