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重視課堂教學中知識內化的過程。
根據皮亞傑知識內化機製,知識信息一旦呈現給個體,需要經過感覺登記,模式識別和存儲三個基本過程。在被輸入新知識後,個體大腦中的感受器立即對其進行感知,稱為感覺登記。感覺登記後的信息隻有在被個體“注意”的情況下,才能進一步被加工處理,進入模式識別階段。在這個階段,保留在大腦內經過感覺登記的知識與個體先前所掌握的原有知識進行匹配。匹配成功的知識則永遠儲存在人的大腦中,形成長時記憶並轉化為能力。
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不止是提供語言信息,而是應發掘能夠引起學生“注意”的教學方法,讓新知識與學習者的原有知識相匹配,並長期儲存在其長時記憶中。心理學表明,能引起人們“注意”的事物往往是熟悉的,有趣的,能給人五官帶來美好享受的事物。因此,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講解中,應該從學生熟悉的背景知識和生活經驗導入,將有趣生動的案例故事融入教學中,並通過多媒體等輔助手段帶給學生視覺上美的享受。課堂教學知識隻有引起學生充分“注意”後,才能充分進入下一個階段,並最終儲存在長時記憶中。
除此之外,課堂教學中能引起學生“注意”的最有效地方法莫過於讓學生廣泛參與課堂活動,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堂中對語言學習材料大膽思考,發現問題。教師可設計一定的教學活動啟發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整理和修正學習內容,隻有這樣才會全方位促進學習者對於學習材料的“注意”,促使其認知能力進一步發展。總之,隻有學習者不依靠強記硬背時,新知識內化才能更加有效地實現。
五、滿足學生對課堂的期待
學習者期待,既學生對課堂的興趣以及課堂學習效果的期待。課堂是教師與學生交流的主要場所,生動和諧的課堂氣氛是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手段。教師應運用自身的影響力,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素質,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給學生情感支持,與學生進行有效的互動。隻有對英語課堂有一定期待時,學生才會更加認真地思考,知識內化才會更加快捷地發生。
六、結論
英語的掌握是一個聽說讀寫全麵推進的過程,歸根到底體現為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高,因此在英語學習中有效地實現知識的內化顯得更加重要。大學英語教師應該將促進學生知識內化作為英語教學最主要的目標,並全麵貫徹於英語課堂教學的各個細節中。教師應該綜合學生的原有知識基礎,知識內化過程,並且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全麵滿足學生對課堂的期待,全方位地促進學生將學到的英語知識最終能夠內化為能力。
參考文獻:
1、丁玲玲. 大學英語教學中的知識內化機製研究. 教育探索. [J] 2012.(7)
2、唐衛紅, 喻輝. 論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者對教師角色的期待與認同. 湖北工業大學學報. [J] 2009(6)
3、邵瑞珍. 教育心理學. [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