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更深層次上來說,瑞秋卡森不僅喚起了人們對生態環境保護的意識,更通過對於各種生態環境破壞的確鑿實例的展示以及對於其根源客觀的分析,使得人們對於農業資本主義不惜一切代價,牟取暴利,毒害生態環境的本質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也使得人們甚至對於整個資本主義社會的運作方式產生了質疑。
她的巨大影響以及隨之而來的社會效應,使得許多既得利益集團遭受損失,必然的結果就是卡森在其生前受到無數來自於資本主義利益集團內部的抨擊以及詆毀。他們也試圖通過各種途徑,利用各種借口來為資本主義對於生態環境破壞的結果進行開脫與解釋。例如,人類與社會的生存問題就是他們最為通常引以使用的“擋箭牌”,他們辯駁道,隻有通過資本主義這種運作方式,生產資料才得以保證,社會財富才得以積累,人類與社會才得以存在和發展。而卡森卻通過她的作品從一個側麵讓世人窺見資本主義對於生態環境帶來如此之大破壞的真正原因——那就是資本主義急功近利的本質。
農業資本主義之所以采用大規模的工業化機械化的生產方式其主要目的便是降低成本與提高生產效率,而資本主義又要在大量快速的商品生產與循環鏈中獲取利潤,這樣做的必然結果就是產品的過量堆積。而這大量堆積的商品又銷售給誰呢?資本主義為了更低的成產成本則需要不斷的降低原材料的價格,而在這個壓價過程中受到損失的又是誰呢?那些依靠出售原材料為生的人們在這樣條件下又怎麼可能擁有充足的購買力來消費這遠遠過量生產與滯銷的商品呢?就這樣,一方麵,資本家們瘋狂地揮霍著各種生態資源,社會資源,瘋狂索取;向大氣,水源,土地中肆意的排放著各種工業廢水,廢料;從經濟上瘋狂的壓榨著仍然依靠這基本生態資源為生的,發展初級階段的勞苦大眾。而另一方麵,他們以如此巨大代價生產出來的大量的商品卻因為購買力的低下,大量滯銷,囤積,最終過期,掩埋,對於生態環境進行再次的破壞。而盡管如此,為了自己的利益和生存,資本主義的這種成產方式不會停止,而是不斷的循環不斷的繼續下去。
在卡森的《寂靜的春天》中,農業資本家們也正是同樣的,為了提高農業產量,謀取暴利,不顧對於生態環境的破壞,無節製的使用如DDT等農業殺蟲劑,使得整個生態係統受到了嚴重破壞,影響遍及全球,人類當然也無法例外。卡森也正是通過這樣的實例,使得人們更加清晰的認識到資本主義的性質,以及它對於生態環境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汪芸,譯. 瑞秋·卡森傳[M].台北:天下遠見出版公司,2000.
2、王諾. 歐美生態文學[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3、王諾. 瑞秋·卡森的生態文學成就和生態哲學思想[J].國外文學,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