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談《圍城》中比喻的獨特之處(2 / 2)

《圍城》本身就是一個寓意深刻的意象。在文中方鴻漸曾說:“什麼是圍城,我進來對人生萬事都有這個感想。是啊,在局外人的眼裏,留學生的招牌、專家教授的頭銜、闊商政客等社會名流,是多麼讓人豔羨。”雖然沒有明確說出圍城的本質,但是在作者無情的筆觸下,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褪盡鉛華、謊言和欺騙的人生是那樣齷齪不堪,靈魂是那樣的瘦消平庸。《圍城》中的種種嬉笑怒罵不正是讓讀者深刻感受到“城外的人想衝進去,城裏的人想逃出來”的困窘和無奈嗎?

3.用抽象的道理作比

比喻,以具體形容抽象,讓讀者更易理解,更易接受。這仿佛是從接觸修辭開始,我們對比喻作用的理解。但是在《圍城》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除了那些可愛新奇的比喻之外,還有一種比喻的內容讀來往往拗口難以理解,需要反複再三琢磨才能領略一二。這是錢鍾書又一特有的比喻方式,以抽象之道理來形容具體之事物,雖然初次接觸仿佛不通常理,但細細品味,別有一番滋味。

《文心雕龍》雲:“或喻於聲,或方於貌,或擬於心,或譬於事。”比喻可以使抽象化為具體,深奧化為淺顯,複雜化為簡明,平淡化為神奇,給語言增添鮮明優美的藝術特色,對增強作品的感染力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錢鍾書先生是一位比喻大師,無論是他的文學作品還是學術著作,都有許多層出不窮、新穎奇巧的精辟妙喻。正如錢先生自己所言:“比喻正是文學語言的根本,是文學辭藻的特色。”(舊文四篇)1而在《圍城》中,近700餘處的比喻數量雖然聽上去震人耳目,但其中奇思妙想的比喻卻是最引人注意的語言特色,錢鍾書本著“防讀者之囿於一喻而生執著”的態度,為後人提供了一座內容豐富的比喻大觀園。

《圍城》就像是一個飽含璀璨語言的大觀園,初涉其中,鋪天蓋地的比喻讓人應接不暇,深涉情節,又覺諷刺辛辣而尖銳,讀罷正覺幽默大師所做果然不凡。語言的豐富性,表達的多樣性,諷刺得深入性讓這部作品真正達到了文學巔峰的層次。當然,從《圍城》中我們不但可以了解抗戰時期作為留學生的窘迫現狀,同時也可以隻從學問的角度拜習錢鍾書先生的深遂的文章功底,若能學得一兩分,相信對未來的創作是十分有益的。我們不得不折服《圍城》,以璀璨的語言,幽默的風格,精明的諷刺立於文學作品之巔。

參考文獻:

1、錢華.《圍城》語言修辭初探[J],甘肅高師學報,2005年第1期.

2、張雁.《圍城》比喻論析[J],文學長廊.

3、張彩霞.《圍城》比喻修辭手法研究[J],語言理論研究,2007年第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