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好聲音

專欄

作者:時統宇

尊重新聞傳播規律,我們需要明白人。這樣的明白人越多越好,他們在優化新聞傳播環境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大概沒有人不知道《中國好聲音》,而知道《黨建好聲音》的人可能不多。

那麼我告訴你:《黨建好聲音》同樣出自浙江廣電集團,是一檔周播的電視節目。對我來說,能夠在這檔節目擔任評論員,是本年度最有意義的一件事。而在眾多的聘書中,由中共浙江省委組織部和浙江廣電集團頒發的這份聘書具有特殊意義。

4月底,我在浙江電視台參加了隆重的聘任儀式,並做了三期節目。說其隆重,是因為浙江省委組織部、宣傳部、廣電集團的主要領導悉數到場,不光是頒發聘書,還像模像樣地開了一個研討會。

《黨建好聲音》的開播,不能不說到一個人,這就是浙江省委的組織部部長蔡奇。玩微博的人應該非常熟悉,就連我這個不開微博的人對蔡部長的精彩博文都十分欣賞,比如我從《人民日報》看到這樣一條:“在兩會的小組討論會上,越劇表演藝術家茅威濤說:臨來北京之前,征求她上小學四年級女兒的意見。正在做作業的女兒頭也不抬地說:告訴溫爺爺,少給我們留點兒作業。”網友的評價是:比記者寫得還好。我也認為此言不虛。至於像在“7·23”溫州動車事故中,蔡部長的微博實際上已經在承擔著政府新聞發言人的角色,這也是有目共睹。以我這個不玩微博的人來看,在目前我所看到的微博中,蔡奇在開微博的官員中是寫得最好的之一,當然也是最有影響的之一。

顯然,《黨建好聲音》的推出,與蔡部長對新聞傳播的身體力行有直接的關係。更重要的是,在浙江這樣的經濟發達地區,《黨建好聲音》的出現,可謂天時地利人和。別的不說,這些年在一些場合,我常提起的一件事是“7·23”溫州動車事故發生後,許多不幸身亡的溫州人的親屬,他們的訴求是事故的真相,賠償是次要的。假如這樣的悲劇發生在欠發達地區又會如何呢?第一位的訴求一定是賠償。這從一個側麵證明;經過改革開放30多年的發展,在中國的經濟發達地區,已經形成了一個強大的中產階級,他們的價值觀甚至影響著中國未來的走向。

杭州電視台有一檔節目《我們圓桌會》,是頗受關注的電視問政節目,與《黨建好聲音》有異曲同工之妙。年初我參加這個欄目的研討會時,還做過一期節目。4月我在著名的蔬菜基地山東壽光了解到,當地電視台也有黨建頻道。

在《黨建好聲音》的研討會上,我的建議之一就是在成熟的時候節目上衛視,這對於優化衛視節目的生態,解決電視的過度娛樂化問題有直接的現實作用。

那麼,《黨建好聲音》的內容是什麼呢?我做的三期分別是:擬提副科級幹部公示家庭財產靠譜嗎;黨員的公益服務上淘寶網合適嗎;鄉鎮幹部的“認人、認情、認事”能做到嗎?到場的嘉賓都是相關縣區的組織部部長。演播室裏,這些“吏部”官員略顯緊張,但在黨建的層麵,其權威性是明擺著的。

特別要提到的是,蔡部長的發言中並沒有回避節目的收視率問題,他強調了節目要盡可能地做到好看,努力避免說教和枯燥。顯然,蔡部長是深諳傳播規律的。尊重新聞傳播規律,我們需要明白人。這樣的明白人越多越好,他們在優化新聞傳播環境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浙江衛視總監夏陳安是我的老朋友,這次見麵他送給我《中國好聲音》的全部碟片,回來後“連跑帶跳”地看了一遍。你還別說,好聲音就是好聲音,有幾場還真把我給唱哭了。

中國電視是一個非常複雜的多麵體,“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情卻有情。”雖然我在其中摸爬滾打了多年,但對它的認識也不過停留在皮毛層麵,想不到的事情多著呢。

(作者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