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年供養高齡房客,環衛工夫妻善舉彰顯大愛(2 / 3)

看著汪梁英老淚縱橫,張海琴趕緊給老人擦拭眼淚,並安慰她說:“以後房租就不用交了,家裏再難也不缺你這幾個錢,你給咱家看看院子,守著娃娃就行了,別擔心,我們吃幹的,就不會讓你吃稀的!”張海琴的話讓汪梁英吃了個定心丸,神情也舒展開了。

2006年3月初,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在閘北一帶居民口中瘋傳,政府準備改造城中村,這一帶居民麵臨著拆遷。在飯桌上,張海琴和丈夫沒少談起這個話題,張海琴發現,每當他們談起拆遷的事情,汪梁英總是神情黯然,扒拉幾口飯就悄悄走開。

很快,傳言變成了現實,拆遷辦的人上門做起了工作,汪梁英明白這些人的來意後,就默默走開,關上自己的房門,坐在床上發呆。

幾天後,張海琴正在家裏歇班,一個鄰居過來給她報信兒,說你快去看看吧,你們家老太太在外邊掉淚呢!

張海琴順著鄰居的指點,看到汪梁英坐到花壇邊的長椅上,正用手絹在那裏拭淚呢!她心裏一緊,趕緊過去,坐到老人的身邊,細聲勸她回家。哪知,老人看她來了,又掉了淚:“我這孤老婆子讓你們受累了,你們別管我了,讓我去養老院吧!”

聽著老人這沒頭沒腦的話,張海琴一時有些納悶,再聯想到此前老人飯桌上的表現,她突然悟出:原來,老人聽到拆遷的事情,怕他們不要她,才說出這樣的話來。想到這裏,張海琴像哄小孩似的說:“看您老想哪兒去了,咱們娘兒倆還沒處夠呢!如果您覺得我和玉寶對您照顧得不好,我就送您去養老院,如果您想跟著我們過,我就給您養老送終!”

聽了張海琴的話,汪梁英揪著的心一下放鬆了不少,乖乖地牽著張海琴的手回家了。很快,搬遷的日子就來了,和其他拆遷戶一樣,張海琴一家在外麵租好了房子。搬家那天,為了給老人留個念想,汪梁英租房時帶來的家具盡管已很破舊,張海琴仍原封不動地給她搬到了新租的房子裏,並特地給老人留了個向陽的房間,汪梁英再次擁有了自己的房間,高興得眉開眼笑。

張海琴做環衛工收入微薄,唐玉寶的企業效益越來越差,隨時麵臨著下崗,家裏的開支也隻能是量入為出。然而,不管日子如何艱難,張海琴也不讓老人生活上受半點委屈,她隔三差五買些豆腐、洋山芋、百葉等老人愛吃的菜。每次做飯前,她都要征詢老人的意見。

房東一家對自己不離不棄,汪梁英的心也和唐家緊緊連在一起。2007年春天,讀初二的成成給父母說,學校組織春遊,每人交120元的費用,當時,家裏的積蓄都交了回遷房的補差款,張海琴覺得這一百多塊錢夠家裏幾天的生活費了,就不願讓兒子參加春遊。成成理解父母的難處,但不能和同學們一起遊玩,他還是非常失落。

春遊前的一天,成成課間休息時,同學告訴他,學校大門口有位老太太找他。成成趕到校門口,一眼便看到汪奶奶扒在鐵門前給他招手呢。隔著鐵門,汪梁英從內衣掏出一個手絹,從裏麵掏出一堆十元的鈔票,遞給成成說:“這是你春遊的錢,趕快交上去!”懂事的成成不願要汪奶奶的錢,汪梁英佯裝嗔怒地說:“你要不接,奶奶一直呆在這裏不走了!”成成這才接了過來,春遊也終於能成行了。過後,他才知道,這些錢是汪奶奶攢了幾個月的零用錢。張海琴知道後,心裏也熱熱的。

此後五年間,張海琴又搬了兩次家,汪梁英不但都跟著他們,老人的那套舊家具也始終陪伴著她。

平凡善舉彰顯人間大愛

三次搬家,張海琴都帶著汪梁英,讓鄰居們很是不解。每次搬家前,都有鄰居勸張海琴,汪老太這麼大年紀,身體又有病,百年之後還要為她料理後事,還不如趁搬家把她甩掉算了。

麵對鄰居的勸告,張海琴這樣回答:“說心裏話,這個問題我也考慮過,可趕老人走,她很有可能露宿街頭,良心上實在過不下去,何況我們一起生活這麼多年了,她已經成了我們家裏的一員,甩掉她我真的不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