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曾經發生在德國的反愛因斯坦運動(3 / 3)

萊納德後來成為希特勒的科學顧問,坐上了“亞裏安物理學”的頭把交椅(chief of aryan physics)。1945年,盟軍攻占德國,鑒於他年老體衰,沒有將其送上法庭,算是寬大處理。

在20年代,對愛因斯坦和相對論的攻擊不但受到物理學界的抵製,而且遭到比較有頭腦的普通民眾的譴責,不少人投書報紙表達對威蘭德之流的不滿。柏林愛樂音樂廳裏上演的鬧劇不久就無以為繼、草草收場。批判愛因斯坦的係列講座實際上隻舉行了兩次(嚴格說應是一次半,因為第二次講座的兩個主講人之一哲學家奧斯卡·克勞斯(oskar kraus)在最後關頭取消了演講)。有意思的是,在整個20年代的運動中沒有任何理論物理學家參加反愛因斯坦的陣營。然而,在德國,從反猶主義立場出發的、對愛因斯坦政治上的攻擊卻一直沒有止息。1930年,德國甚至專門出版了一本名為《一百位教授證明愛因斯坦錯了》的批判相對論的書。這種書在今天看來當然是徒增笑料,但在當時恐怕還是會給愛因斯坦帶來不小的壓力。1932年12月,迫於形勢,愛因斯坦不得不離開德國。對失去這位偉大的物理學家,右翼分子拍手稱快,下圖中的漫畫頗能反映他們的心情,而此畫與咱們“*”中的宣傳畫也很有點兒異曲同工之妙。

順便提一句,德國哥廷根大學教授休伯特·根納(hubert goenner)1993年刊登於《科學探源》(science in context)第六期上的“the reaction to relativity theory i:the anti-einstein campaign in german in 1920”(107—133頁)是我所見到的比較係統地論述此事的專文,有興趣的讀者不妨找來看看。那篇文章本來是一組係列文章的第一篇,我曾詢問過根納其他相關文章發表在何處,他回複說後來忙於別的課題,因而並未完成這個係列。另外,喬容·馮·棟恩(joroen van dongen)登在2007年第九期《物理觀察》(physics in perspective)(212—230頁)上的文章也挺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