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圖靈(alan turing,1912—1954)誕生100周年。為了紀念這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盟軍戰勝納粹德國立下過汗馬功勞的傑出數學家、邏輯學家、計算機理論家、密碼分析家,圖靈100周年紀念谘詢委員會提議將今年(2012年)命名為艾倫·圖靈年。全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都舉辦了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4月份,英國情報機構還特意解密了兩篇圖靈在二戰期間為破譯德軍密碼而寫的論文。這兩篇論文在70年後才得以麵世,可見當年他的工作在英國情報機構中舉足輕重的地位和深遠的影響。
圖靈自幼與眾不同,從來就隻對自己感興趣的學科下功夫,對不喜歡的課程則不聞不問,所以不受有些老師的青睞。不過他很早就顯露出在科學和數學方麵的天賦。他沒學過初等微積分,卻無師自通,在15歲時就能用微積分解決問題。16歲時,他不僅讀懂了愛因斯坦的相對論,還引申出在書本中並未明確講述的愛因斯坦對牛頓運動定律的質疑。1931年至1934年他在劍橋大學國王學院學習,獲得數學一等榮譽,並在1935年因為在畢業論文裏展現出的才華而被選為國王學院院士(fellow)。他在論文裏獨立證明了統計學中極為重要的中心極限定理(他不知道該定理已於1922年被j.w.lindeberg所證明)。
圖靈對人類的貢獻是多方麵的,而且不少工作都具有獨創性和開拓性。比如,他在博士論文中引入的序邏輯和預言機(用來研究決定性問題的抽象計算機)等,都是全新的概念。他在生物數學(尤其是在模式形成及形態發生的研究方麵)領域中的工作也被認為是開創性的。圖靈最重大的成就無疑是在計算機領域,他對計算機理論、算法理論和人工智能的貢獻不僅是全方位的,而且是超時代的。尤其是他在1936年的一篇論文中提出的通用圖靈機(一種理論上的假想計算機,從而證實一定能構造出可以用來計算任意可計算問題的單一機器)可以說是現代計算機的奠基石,亦被不少人看做是可存儲程序計算機的原型。即使是今天,在計算機科學的任何一個分支中,圖靈的影響都依然存在。這大概就是很多人把他尊為計算機科學和人工智能之父的原因。
除了在學術上的諸多成就,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圖靈還是英國情報機關破譯德軍密碼的領軍人物。由他主導研發的破譯機victory和turingery(來自他的名字)在破譯工作中起了關鍵性的作用。他本人還直接領導了對德國海軍指揮部與德軍潛艇之間聯絡密碼的破譯。對德軍潛艇行蹤的掌握,使美國的援英物資能順利抵達英國,也保證了盟軍的諾曼底登陸作戰能如期進行。據估計,如果沒有圖靈的傑出貢獻,二次大戰的結束也許會推遲一至二年。在某種程度上說,他拯救了英國和數百萬人的生命。所以在戰後甚至有人提議應該為他建一座雕像,和丘吉爾的雕像放在一起。
圖靈又是個十分不幸的人,他的悲劇源於他是個同性戀者。如果他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人物,在當時的社會環境裏,雖然肯定會受到歧視,總還能苟活於世。不幸的是,他偏偏是個受矚目、有地位的知名人士。在上世紀50年代的英國,同性戀被認為是一種病態。他在1952年曾因此被警方逮捕,後來還被強製注射某種荷爾蒙。這使他的身心都受到極大的傷害,以至於最終選擇了自殺。圖靈在自殺時還忘不了幽人們一默,刻意在毒藥瓶旁邊放了一個蘋果——在西方家喻戶曉的童話故事《白雪公主》裏,毒藥與紅蘋果是聯係在一起的。隻可惜沒有什麼白馬王子能讓這位天才起死回生。
1950年,為了試圖回答人工智能研究中一個最根本的問題——機器是否能思維,圖靈建議進行一種實驗:由一組裁判利用計算機終端來提問,計算機分別與兩個看不見的答問者相連,其中一個是人,另一個是利用人工智能設計的會話計算機程序——俗稱為聊天機器人(chatterbot)。裁判們通過5分鍾的問答來投票判定哪個是真實的人,哪個是聊天機器人。圖靈曾經預言,到2000年,30%的裁判會被聊天機器人所蒙騙,從而作出錯誤的判斷。他認為果真如此,“我們就可以毫無疑義地說,機器是可以思考的”。這就是著名的圖靈測試。圖靈測試每年舉辦一次,能騙過最多裁判的聊天機器人會被授予“最人類的計算機”獎,亦稱為婁布諾獎(loebner prize)。圖靈的預言並沒能實現,最接近的一次是在2008年,離百分之三十隻差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