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闡釋藏傳佛教的準則、特點和宗旨(3 / 3)

對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解讀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佛教理論在佛教中觀輪中總結為幾句話,即:由緣起因故自性空,故緣起義現為無性空性義,即是龍樹菩薩不共之宗。佛教的觀點是世界上沒有一個物質是自然形成的,一切物質都有自身的緣起。佛經講:“若問前世因,今生受著是;若問來世因,今生做著是”。這說明佛教徒要有精進的學佛目標。從中可以看出,佛教有他獨特的思維體係。不管在日常的生活中還是從科學的角度來看,不管你是領導還是僧人,隻要是經常行善積德,就會贏得別人的尊重,且不用等到說來生,今生就會受到別人的敬畏。反之,則不然。此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佛經講“惡行自斷”,其根本就是引人向善。佛教教義從一開始提倡學習大慈大悲、因果論,目的是勸導人們多做善事,少做或不做惡業。比如:一個人饑腸轆轆,甚至快被餓死,本能的會想去偷盜食物,但是轉念一想到佛經和上師講的“惡行自斷”,就會放棄惡念而另謀他法。完全可以想到還有比偷盜更好的辦法。行善業的結果會使投胎天道和人道。人善與不善,從宗教上是有行惡業墮入地獄、行善業生天道和人道的說法。作為一名真正的佛教徒,你讓他去製造混亂,他是永遠不會去的。讓他去打架,他也絕對不會打的。反過來,他還會勸誡別人這樣做是有背教義的,會有因果報應等。

現在是藏傳佛教發展、傳承的最好曆史時期

回顧藏傳佛教曆代高僧大德們,我們看到了從讚普時代開始,他們在弘揚自己教法的同時,維護國家的法律法規,給國家的穩定和發展做出了貢獻,而這就是我們宗教界愛國人士服務社會的思想基礎。在製度上,西藏實行民主改革前,宗教完全淪為帝國主義和西藏上層分裂主義圖謀分裂祖國的政治工具,佛祖的教義被玷汙。分裂主義企圖利用宗教來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西藏實行民主改革,為宗教的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的製度保障,從而也使宗教走上了製度化和規範化的發展道路。馬克思主義的宗教觀認為,宗教是在曆史上形成的,必然會在曆史的發展過程中自然消亡。如果宗教符合社會發展和外界的實際需要,那麼它會長期存在,也會受到國家法律的保護,而不被行政手段所消滅。在黨的正確方針、政策指導下,宗教得到了有效的繼承、發揚、發展和保護。這就是藏傳佛教現在的實際情況。西藏民主改革後,政教分離,宗教獲得了健康的發展,我說目前是最好時機,就是基於這個原因。第二點則基於中國共產黨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使信仰宗教的人和不信仰宗教的人受到了同等對待。宗教要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從曆史看,宗教在任何時候都能與社會相適應。為什麼說能適應呢?這是由不傷害眾生的大慈大悲思想所決定的。如今政教分離,宗教更加純粹,這為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創造了重要條件。

作為一名宗教界人士,不管你走到哪兒必須要忠誠,對國家和人民要忠誠。為發展社會主義的精神文明,作為寺廟僧人要虔誠,要好好研修顯密結合的佛經大論。對僧尼和廣大信教群眾進行藏傳佛教曆代高僧大德“愛國愛教、遵規守法、棄惡揚善、崇尚和諧、祈求和平”為主題的宣傳教育。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宗教界人士理應身先士卒,發揮更多更好的積極作用。

(作者為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西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佛協西藏分會會長、西藏佛學院院長、那曲孝登寺活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