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佛陀的教化,我們要知道存在六道輪回,即:天道、人道、阿修羅道、旁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在六道眾生中人的智慧最高,潛能最大,許多果位都必須依靠人身才能修得。古往今來,所有佛的果位都是在人道中修成的。人身就是福田,可以種植和生長善法。做人有這麼多優點就應該充分利用這些優點為世界造福。做人好,獲得人身卻很難。六道輪回中,要轉生為人,需要造相應的善業。簡單地說,來世要獲得人身,須在此世深信因果報應,戒惡行善,至少要做到最根本的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這四點,並且控製食用那些可以讓人迷失本性的食品和藥物。要有強大的發願,希望來世可以獲得人身的強烈發願。
為何人生如此重要,從宗教的角度來說,人的福報雖不如天道眾神,但人有三種超過天道眾神的能力:勇猛精進力、記憶力和能修梵行。此外,人能克製私欲,安置忍心;人能修行靜慮;人還具備思維、觀察能力,並能掌握工巧技藝。《立世阿毗曇論》說人有八種殊勝:一聰明、二業果勝、三意微細、四能正覺、五隻會增上、六能別虛實、七可為聖道正器、八聰慧業所生。故人身是非常之珍貴的絕不能害己,尤其不能進行自我傷害。殺生害己在佛教上來說罪孽深重。佛教強調要愛護自己的生命,因為保護和珍惜自己的生命是學習佛教、傳法的前提。佛教徒自殺絕對是違背了佛教的根本戒律。即使是生死自在的八地菩薩,也不會在因緣不具足的情況下施舍生命,何況是連生命的重要性都沒有意識到的凡夫俗子。佛教的修學要從自身開始,一個連自己的本性都無法接受、連自己的生命都不能珍惜的人,如何但當為他人傳法解惑的導師,又如何能夠對其他生命產生慈悲。那些自我傷害的人,不僅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中斷自己的生命氣息,而且中斷了依附自身的成千上萬的細胞。說到這裏,我聽說四川等一些藏區的僧人受人蠱惑進行自焚,聽到這些,作為宗教人士,我們感到吃驚,感到心寒。自焚的結果如上述所說九世不得超生。《金剛經》中講到,眾生如果采取自虐、自殘甚至自殺等行為,並毀壞其屍體或用汙穢之物髒其身體,從而折磨自己身心等,將造十八條之根本入獄孽,所以害己比害人罪孽更深重。進行自我傷害的人既違反了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也是佛法所不容的。佛教的主旨是心懷慈悲,嚴格持戒。曆代高僧大德大多愛國愛教。佛祖釋迦牟尼曾是王子,但他毅然放棄王位皈依佛法,終成正果。佛祖不僅遵從國王的旨意、維護國王的權威,並且訓導弟子秉持“莊嚴國土、利樂有情”的原則。總之,國王要依法治國,佛教徒要持戒修成正果。具備以上兩個條件,才能做到眾生和合,世界和平。
佛祖的二眾弟子、八大隨菩薩、七大護法藏師、八十大成就者、六聖二莊嚴等弘揚佛法的過程中均具備上述兩個條件。從我們藏傳佛教的各教派來說,不管是寧瑪派的師君三尊,噶當派的覺、沃、仲氏三師弟,薩迦五祖,噶舉派的瑪、米、達三師弟,格魯派師徒三尊,還是苯教的祖師辛繞莫沃傑都是此中典範。操守戒律不參與政治,始終服從王權。因此,作為愛國愛教的宗教界人士,我們要學習曆代高僧大德的優良傳統,忠於自己的教派,利用宗教的積極因素服務國家。這一傳統自佛祖釋迦牟尼一直延續至今,曆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由於佛教造成衝突和戰亂的情況。因而佛法得到了弘揚,戒律得到了護持。我們宗教界人士,特別是我們受過了沙彌和比丘戒的僧人,必須嚴格操守戒律。以前我說過,那些把宗教和政治混為一談的僧人沒有領會佛陀的思想精神。佛說:僧人不能傷害眾生,傷害眾生不能稱之為僧人。如起傷害眾生之念,就已經是犯戒。班禪大師曾講“寺廟要像寺廟,僧人要像僧人”,這與佛祖提倡的嚴守戒律和我們平時所講的愛國守法是相輔相成的。如果大家都能做到遵紀守法、嚴守戒律、互敬互愛、奉行善舉、摒棄惡行,世界必將和平、祖國必將昌盛、人民必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