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四大發明(1 / 2)

對此,比較了解基層的杜殿傑說道:“那些農民也是比較窮的,買不起我們這種好鐵打造的農具。”

張佑一聽到這兒,一拍大腿道:“這事好辦。先讓那些農民賒購或者租借。等秋後糧食收成之後,再用糧食來還賬。”

眾人叫好。這是加快農業生產力發展的事情,當然應當大力支持。好在,他領地裏勞力雖然很緊張,幾乎抽不出一個閑人來,但是現在句章也在張佑的管理下了,雖然這裏也是地廣人稀,但是勞力還是有的。於是,張佑讓鐵堅的煉鐵作坊多招一些人來,擴大規模,加緊多打造新的鋼鐵農具,而文修則落實讓農民賒購或者租借農具事宜。

而張佑自己,則仍然念念不忘發明造紙的事。於是,他到句章城裏,招來了十來個人,建立了一個造紙作坊,自己親自負責造紙的事。

雖然親自負責,但是張佑以前天天用紙,可從來沒接觸過造紙方麵的事情。對此兩眼一抹黑,完全抓瞎。他所唯一知道的是,就是教科書上說的,東漢蔡倫在前人的基礎上,用樹皮、麻頭、破布、舊魚網等原料改進了造紙術,造出了廉價易得的紙張,使得紙張的使用,得以大規模普及。除此之外,他就完全不知道了。

對此,張佑暫時隻能讓造紙作坊的人員,設法收集對樹皮、麻頭、破布和舊漁網等原料。幾天過去以後,收集的原料很快就堆得高高的,還按照不同的原料,分門別類地堆了四堆。此時,張佑對如何造紙的技術,仍然一無所得。無法可想的張佑,隻好召集十來個作坊裏的員工,一齊研究造紙技術的事。

這怎麼研究?那十來個人,從來就沒聽說過紙的概念,聽張佑說了好幾遍,方才明白紙是一種比帛絹便宜,比竹簡輕便,兼具二者之所長,可以用來寫字的片片。但大家看了一下被分做四堆的原料,對於如何把這四堆原料變成那種片片,一個比一個更加的茫然。

看著眾人如此神情,張佑無奈,正要下令散去時,一個瘦瘦小小,滿麵黝黑的家夥,站起來問道:“主上,你說的是不是類似於方絮的東西?”

張佑一看,這家夥家裏世代織絲為業,便以絲為姓了,名叫絲宗遠,年方十六歲,是這一群人裏麵最年輕的一個,但雙眼總是滴溜溜地轉個不停,顯然是一個極為聰明的少年。便問道:“什麼是方絮?”

絲宗遠說道:“我家世代織絲,織絲時,以上等蠶繭抽絲織綢,剩下的惡繭、病繭等次繭則用漂絮法製取絲綿。漂絮完畢,篾席上會遺留一些殘絮。當漂絮的次數多了,篾席上的殘絮便積成一層薄片,經晾幹之後剝離下來,便成了類似於主上所說的紙的東西,應當可以在上麵寫字。由於這是一種殘絮片,並且是四四方方的,我們就叫做方絮。”

張佑說道:“那你明天去家裏拿一點過來給我看看。”

絲宗遠見自己的話引起張佑的興趣,便連忙興奮地回答道:“不用等明天,我現在就回家去拿過來給主上過目。”

張佑點頭,絲宗遠便拔腿往家裏跑,很快就從家裏拿來了他所說的方絮。張佑接過來一看,這方絮纖維分布不均,表麵粗糙,坑坑窪窪地很不平滑,還是難以用來書寫的,但是已經有原始紙的雛形。張佑一拍大腿,說道:“這個東西要是表麵更光滑平整一點,這個纖維分布更均勻一點,那就對了。”

絲宗遠說道:“這個是飄絮絲繭順帶出來的,表麵粗糙不平也是難免的。”

張佑當場點將道:“你絲宗遠就來當這個造紙坊的掌櫃好了。帶人把這四堆原料製造成你手裏這種方絮一樣的東西,再表麵光滑平整一點就行了。”

絲宗遠突然被任命為掌櫃,所有的人都吃了一驚。其他比他年紀大的人紛紛叫道:“領主,憑什麼讓他來當這個掌櫃?”

張佑說道:“我是領主,又是郡守,忙得很,可沒時間專門造紙。絲宗遠知道方絮,我相信他肯定有辦法造出紙來。”

其他人紛紛叫道:“我們家也織絲的,也知道方絮啊。”

張佑說道:“你們剛才沒早說。絲宗遠先說了,說明他比你們聰明,反應比你們快。你們沒機會了。”

其他人還是不大樂意。張佑說道:“這事就這樣定了。你們以後誰敢不服絲宗遠,絲宗遠可以隨時開革你們。”

眾人這才安靜下來。這時,絲宗遠苦著臉說道:“領主大人。這四堆原料又不是絲繭,表麵還要造得比方絮更光滑?這怎麼弄啊?”

張佑說道:“這個你來想辦法。我給你時間,提供條件,你可以用各種方法不停地實驗,隻要找出這種方法就行。到時候我給你作坊兩成股份的獎勵。”

絲宗遠雖然年紀小,但是很有腦子。對於兩成股份的獎勵,沒什麼概念,隻知道自己受到了張佑的重用,興奮地幾乎晚上睡不著覺,開始用不同的方法搗騰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