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鹽田變革(2 / 2)

既然找到了煤,張佑便把配方告訴了四位陶匠。四位陶匠分別記下了磚頭和水泥配方後,立即便按照燒陶的方法,分別帶著人,起了一座窯,試了一下,卻燒不出磚頭水泥來。這令他們不由得沮喪。

張佑見了,便笑道:“你們也不用沮喪。這些東西,肯定是用窯燒製出來的。但是這窯不是這樣子的。你們想辦法把窯改進一下,便可能會燒製出來了。”

四個人一聽,便日以繼夜地改進起窯來,成天想著,怎麼把磚頭和水泥燒製出來。如此,忙了半個月後,陶大陶二負責的磚窯,率先取得突破,成功地燒製出紅磚來。雖然這磚的質量實在不怎麼好。但是張佑本來就是打算用來鋪在池子底下的,當然也不需要多好的磚,因此,毫不介意。當場就把陶大陶二的丹書身契還給他們,恢複了他們的自由之身。接著跟他們談妥條件,按照每十塊磚一個單孔戈幣價格,簽了一筆供貨合同。當然,這個合同,又是用木炭寫在了一塊木板上。

公尚省、杜殿傑和蓉娘和其他一些人,看張佑這麼搞法,簡直莫名其妙。蓉娘問道:“你這是幹什麼?陶大陶二,本來就計家送給你的小家臣,你讓他們幹什麼,難道他們還敢違逆不成?你現在先把他們的身契還給他們,釋放他們成了國人。接著,還與他們簽什麼契約,正兒八經地做生意?這不是沒上沒下,沒尊沒卑了麼?”

張佑說道:“我正是要破除上下尊卑,平等而正經地做生意。要是按過去那樣的情況,這幾個陶匠,隻能是在皮鞭下,偷奸耍猾地幹活。而現在,根本就不用我督促,他們在自由又渴望賺錢的情況下,自己便會拚命的工作。這樣,我這領地裏,發展速度肯定會快上許多。而我正是要領地裏快速的發展。”

蓉娘和其他人,對張佑的解釋,一時都不懂,但他們也沒再多問。畢竟,張佑是這兒的領主。這個時代,一個領主,正自己的領地內,完全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對於領主的決定,不管是好是壞,大多數的領民,隻有接受的份兒。

接著,又過半個月後,陶三陶四負責的水泥窯,也終於改進完成,用粘土和石灰石燒出了原始的水呢。張佑便又用相同的程序走了一遍,和陶三陶四也簽了一份供貨合同。

接下來,他便發動村民,利用水泥磚頭,修建了新式鹽田。這一套新式鹽田,共有四個鹽池組成。第一個蓄水池。這個水池就是在海水漲潮的時候,把海水引入其中,並且把其中沙子粗步沉澱。當然,順帶也曝曬蒸發一些水汽。

第二個池子,便是沉澱池。在第一個蓄水池當中,把海水中的主要沙子沉澱下來後,便流入這第二個池子當中,把海水中的一些黃泥分子沉澱下來,並且進一步的曝曬。這要花較長的的時間。

第三個,就是過濾池。海水流入這個過濾池當中後,主要過濾一些海水中的其他雜質,並且進一步曝曬成較濃的鹵水。

第四個,便是結晶池了。經過三個池子,已經弄成比較純淨的鹵水流入這個池子後,最終在這個池子裏曝曬結晶成比較白的鹽。便可以收成了。

對於前三個池子,張佑修建的比較深,最後一個池子,建得比較淺,但麵積修建的非常大,以便於曝曬。

對於結晶池裏結晶出來的鹽,張佑沒有像以前那樣隨理散發處理。而是找木九又簽定了一個供貨合同,讓他給自己做專用的木桶,把鹽裝在木桶裏。

張佑新式鹽田修建成功,原來的煮鹽法當然要廢棄了,原來全村都參與煮鹽,現在大部分人,卻一下子失去了工作。而新式鹽田用人很少。在平常時節,隻要幾個人就可以看得過來。唯有結晶出鹽後,從鹽池裏把鹽鏟出來,方才需要多一點的人手。但那也隻有幾天時間需要人手多。這一個鹽場曬鹽,平常總共才需要十個人左右。

這事讓張佑大為煩惱。這也算是變革的痛苦或者說是後遺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