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優秀的管理者是公司的掛名首腦(2)(1 / 3)

可以采取一些積極的、人性化的管理措施來緩解員工的心理壓力。比如,適當增加一些休息時間,組織員工進行戶外活動,關心員工生活上遇到的問題等,讓員工從內心深處感受到企業及領導對自己的關懷,提升歸屬感。

很多時候,員工產生心理問題,是溝通不暢導致的,因此,我們必須加強溝通與交流,形成管理層與普通員工、公司領導與管理層、公司領導與普通員工、員工與員工之間的多層次的溝通交流機製,使得內部溝通渠道暢通無阻。在這種和諧的人際關係環境下,一定能讓員工在工作中保持愉快的情緒,並由此產生安全感、舒適感和滿足感,減少孤獨感、恐懼感和心理上的痛苦,宣泄不快情緒,減少心理壓力。

還應該通過引導員工學會自我調節,以增加個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要引導員工及時排解不良情緒,放棄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樹立切實的目標,引導員工多參加集體活動,培養對於身心有益的興趣愛好,以避免產生心理疾病。

為了幫助員工解決心理問題,可以專門建立一個心理谘詢室,為員工提供心理輔導、人格測試、職業測試服務。如果員工認為他們需要更隱秘的方式走進谘詢室,才不至於增加壓力,可以和外部的心理谘詢機構合作,讓員工直接打電話預約和谘詢。

在整個過程中,做管理者的都不介入,你隻要知道有多少人做過谘詢,主要谘詢的是哪些問題,掌握員工的壓力源和壓力程度就可以了。

你也要學習一些心理學的知識,作為自己的管理工具,轉變管理模式。這是因為員工幫助計劃不是萬能的,也不會立竿見影,它需要長期的堅持,才能見到成效,在這個過程中,作為和員工接觸最多的管理者,自然有責任替員工緩解壓力,排除心理問題,如果是個“門外漢”,對心理學一竅不通,怎麼行呢?

4.製度不是壁畫,不能隻是掛在牆上

製度雖好,關鍵是落實好、執行好,才能有成效,否則是一紙空文。如果有製度,卻不執行,比沒製度危害更大。基本上所有的企業都有製度,而且五髒俱全,就是執行力度不夠,就像一部好的電影一樣,一部好劇本當然必不可少,但更重要的是導演和全體演職人員的共同努力。

小案例

有一家大型企業因為經營不善而宣告破產,被一家日本企業收購了。破產企業的員工被日方原封不動地接受了,他們都覺得日本企業會帶來一些先進的管理方法,但出人意料的是,日方隻派出了幾個高層管理人員來到企業,企業原來的製度、人員、設備等什麼都沒有變動。他們所做的隻是把企業以前製定的製度和標準稍微做了調整,就堅定不移地執行了下去。而在實際的執行過程中,日方高管嚴格執行製度,一絲不苟,獎懲分明。結果不到一年,企業就扭虧為盈了。

美國ABB公司董事長巴尼維克曾說過:“一個企業的成功,5%在戰略,95%在執行。”這話也許有一定的片麵性,但是回顧一下中國乃至全世界的眾多企業,沒有多少是因為戰略失敗而破產的,更多的是由於執行力不夠、企業管理基礎不牢而轟然倒地的。沒有執行力,再天才的戰略、再完美的製度,也隻是一句空話,隻是掛在牆上的擺設。

一個企業沒有必要把精力集中到製定更多的獎懲規則上,隻要能把現有的最基本的製度全部執行到位,各項工作就能上一個台階。

強調製度的執行力,關鍵在於管理層。聯想公司董事長柳傳誌是一個“製度主義者”,他有一個名言:爬喜馬拉雅山,可以從南坡,也可以北坡,但是聯想一旦決定從北坡爬,大家就不要再爭了。哪怕北坡看似更遠,更陡,更威險。他的意思是:聯想的製度不是用來討論的,而是用來執行的。

小案例

在聯想的發展過程中,曾經有這樣一件事:聯想有一條規則,開20人以上的會,遲到者要罰站一分鍾。沒想到,第一個被罰的人竟然是柳傳誌原來的老領導,罰站的時候他本人緊張得不得了,一身是汗,柳傳誌也一身是汗。柳傳誌對這位老領導說,你先在這兒站一分鍾,今天晚上我到你家裏給你站一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