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青海省海東市農村休閑經濟的發展已初具規模,但還存在諸多問題,影響和製約著今後的進一步提升,具體說來有如下幾個方麵。
1、部分農家樂周圍自然環境破壞嚴重,經營戶缺乏環保
優美的生態環境是農村休閑經濟賴以生存發展的基礎,但隨著各地農村休閑經濟的興起,對周邊環境帶來不小的負麵影響。隨著客流量的增加,生活垃圾的傾倒,亂采、亂挖野菜野果的現象隨處可見;生態資源過度利用,地區特有野生動植物資源日益減少等一係列問題日漸凸顯,這從根本上製約了農村休閑經濟今後的發展後勁。從總體上看,農村休閑經濟經營戶對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認識尚未提升到一定的高度,缺乏積極性的主動性。
2、現代經營理念缺乏,地域特色不明顯
大部分經營戶沒有充分將農村休閑經濟和當地特有的文化元素聯係起來,隻是僅僅為遊客提供食宿,缺乏特色,缺乏必要的接待服務常識,服務不到位,難以適應城市遊客的需要。農村休閑經濟形式,多集中於開發休閑農業和觀光農業等旅遊產品,品位不高,僅局限於展示農家活、農家菜、家景,忽視了對鄉土風情、民俗傳統、名勝古跡等文化內涵的挖掘和利用,過分地依賴農業資源,缺乏文化內涵,地域特色文化不突出。如,有些經營戶為了迎合旅遊者的口味,在原有的旅遊方式中“瞎編”農村休閑經濟;也有一些地方政府打著開展農村休閑經濟的旗號,不考慮資源、市場等情況而任意開發建設,導致農村休閑經濟缺乏品位,泛濫化,庸俗化……經營模式單一,產品特色少,品牌效益差,缺乏完整的科學總體規劃,是目前普遍存在的問題。
3、餐飲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經營管理有待提高
由於農村休閑經濟的開發和研究均處於較低層次上,農村休閑經濟經營管理人員相對較少,從業人員缺乏係統有效的培訓,在實際操作中當地農民既是管理人員,又是服務人員。絕大多數經營人員年齡偏大、學曆低、知識麵窄,有的連普通話也不會說,對於本地的民間傳說、曆史典故、特色美景等也常常一問三不知,讓遊客興趣索然。導致農村休閑經濟處於粗放經營中,形成輕管理、低質量、低收入的惡性循環,嚴重製約了農村休閑經濟的發展。
4、食品衛生安全存在一定的隱患,監管不到位
農村休閑經濟經營的主體主要是農民,由於教育程度、生活習慣等原因,餐飲衛生基礎條件欠缺,農村休閑經濟衛生狀況堪憂。如,有些經營戶的冷食品製作間和更衣間配套設施不夠,餐具洗滌場所和餐具消毒設備不齊全,防塵、防蠅等衛生設施匱乏,經營場所沒有衛生許可證和營業執照,從業人員沒有健康證等。
5、政府關注不夠,農家樂主人力不從心
農村休閑經濟作為鄉村旅遊的新型產業,在國內才是近幾年的事,雖然政府提倡農村休閑經濟的發展,但作為主導角色,政府對農村休閑經濟的發展扶持較少,主要表現在對農村休閑經濟的宣傳和基礎性的建設上,如交通、資源的開發等方麵。
三、促進青海農村休閑經濟發展的幾點對策
第一,充分挖掘民間文化,提高農村休閑經濟內在活力。優秀的民間文化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華,農村休閑經濟與民間文化關係千絲萬縷。要正確認識傳統民間文化的價值和作用,充分挖掘蘊藏在農村傳統民間文化的精髓,激發農村文化活力,積極拓展農村休閑經濟的文化內涵,展示農耕文化、生態文化、民俗文化、名人文化、景點文化的內涵,增強遊客的參與性、體驗感。發展農村休閑經濟,文化是關鍵,也是其內在活力所在,可以有意識地結合當地的人文曆史、風俗文化等特點,挖掘整理本地具有文化傳統特色菜肴,做好文化菜肴開發,也可以發展一些特色蔬菜的種植和特種畜禽的養殖,以不斷補充、豐富農家“文化菜”的內容,始終給遊客一種新鮮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