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通過SWOT分析提出的小微金融機構的路徑選擇
1、村鎮銀行的路徑選擇
(1)構建政策性村鎮銀行。村鎮銀行是服務新農村建設的新型金融機構,建立於農村貧困地區,以支持弱勢區域、弱勢群體和弱勢產業為任,因此應當以國家信用為背景,在部分難以找到主發起人的欠發達地區,提高市場準入門檻,規定縣市村鎮銀行注冊資金必須達到5000萬元以上,並且改金融機構發起為地方財政出資組建,從而設立政策性村鎮銀行。在安全性、營利性與流動性三性要求上,政策性村鎮銀行應更強調安全性和流動性,盈利上主要注重保本經營和可持續發展,不以利潤最大化為其首要目標,這樣可從製度供給上解決供給主體缺失的問題。
(2)適當放寬村鎮銀行的準入限製。對於股東入股成立的村鎮銀行可堅持完全商業化的運作,但隨著村鎮銀行的進一步發展,村鎮銀行管理暫行規定顯然束縛了村鎮銀行的發展,應該在深入發展的過程中,適度放寬其準入機製,引入民間優質資本和國外資金等各種形式的資本來增加村鎮銀行的資本金,吸收先進的管理經驗和創新產品服務,將其與傳統的農村金融機構區別開來。另外,還可采取讓農民參股的形式,將農民自身利益與銀行利益維係在一起,這樣就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貸款資金回籠難和吸儲難等問題。
2、健全農村資金互助社的管理體係
農村資金互助社的風險管理要將適宜的控製機製與農村特有的熟人社會性質相結合。筆者認為,利用農村熟人社會的性質和社員之間多次博弈的關係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風險控製,在此基礎上,實行適宜的靈活的風險管理製度,更有利於農資社的推廣和長期發展。與此同時,堅持民主、平等的合作原則是農村資金互助社持續健康發展的基礎。
3、積極發展各種類型的農村微型金融組織
一是鼓勵金融機構參股微型金融機構,這是實現大型商業金融間接參與微型金融服務的有效方式。二是選擇條件成熟的擔保公司轉型為小額貸款公司,因為條件成熟的擔保公司具備了人員素質、審核效率(包括資金籌集效率和人員審核效率)和企業信息三大優勢,有利於轉型成立的小額貸款公司的發展。三是在農民專業合作社基礎上開展組建農村資金互助社的試點工作。支持合作社采取共同持股基金或持股會等形式,保護投資入股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合作社成員的權利。鼓勵發展具有擔保功能的合作社,運用聯保、擔保基金和風險保證金等聯合增信方式,為其成員申請聯合信用貸款提供擔保。鼓勵合作社圍繞農業產業化經營和延伸產業鏈,借助擔保公司、龍頭企業等相關農村市場主體的作用,擴大擔保範圍和融資渠道,提高成員的融資效率。在合作社基礎上組建農村資金互助社,真正辦成社員自願入股、民主管理、以服務社員為宗旨的合作性金融組織。
(注:本文屬黑龍江教育廳人文社科項目《黑龍江省小微農村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的製度缺陷及路徑選擇》,編號:12542020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劉姣華:普惠金融背景下的村鎮銀行發展研究——基於孝感市村鎮銀行的實證分析[J].農業經濟,2014(1).
[2] 紅良:製度視角下的江蘇村鎮銀行發展[J].經濟視角(下旬刊),2013(8).
(責任編輯:張瑤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