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中的政府職能分析(3 / 3)

(4)嚴格管理目標,加大考核力度

將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作為當年為農民辦的實事納入年終績效考核內容,把目標任務進行量化層層分解落實並簽訂責任狀,製定獎懲辦法,做到層層有人管,目標到位,責任到人,確保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長期規範有序開展。

2、強化政府協調職能,實現協調統籌化

(1)強化技能培訓,提高務工素質

一是完善培訓體係。按照市場需求,調整和改革各類培訓機構,整合現有培訓場所、設備和師資等教育資源。二是大力開展“訂單、定崗、定向”職業技能培訓。采取“企業訂單、培訓學校接單、勞動力選單、政府買單”的方式,強化訂單式和儲備式培訓。三是強化“技能+漢語+法律+紀律”的培訓。將漢語水平、法律法規、職業道德、安全生產、疫病防治、民族團結等納入培訓內容,達到職業技能培訓全覆蓋。四是開展勞動力人才儲備培訓。以“兩後生”和新成長勞動力為重點,全方位、分層次開展勞動力人才儲備技能培訓。

(2)發展中介組織,培育職介市場

在充分發揮勞動部門主渠道作用的同時,要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從事勞務中介服務,大力發展勞務經紀人和農民專業經濟合作社,鼓勵有這方麵特長的人員,專職或兼職從事勞務中介服務。同時政府應加大對中介組織的監管力度,規範中介行為,減少坑、騙等損害勞動力利益的現象。通過政府組織和勞務派遣引導,實現規範有序、成建製轉移就業。

3、強化政府服務職能,實現服務人性化

(1)提供信息服務

一方麵建立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台賬管理製度。包括個人基本情況、具體務工行業、務工地點、特長、參加培訓、技能鑒定等級、收入、計劃務工時間和個人聯係方式等,分類指導,有針對性的開展服務。另一方麵在各鄉鎮建立用工信息服務點,定期發布用工需求信息,形成以勞動部門為主,各鄉鎮搜集和發布用工信息的網絡平台。

(2)提供協作服務

加強與輸入地勞動、公安、司法、交通、工商聯、民委、衛生等相關部門的溝通與協作,形成輸出地與輸入地的良性互動格局,減少勞動力轉移輸出成本。

(3)提供跟蹤服務

根據新疆特殊區情,在人員較為集中的用工企業建立勞務工作站,組建臨時黨團、工會、婦聯等組織,為務工人員配備隨從的廚師、翻譯、保安、帶隊幹部等,定期到各用工單位走訪,對外出務工人員工作、生活情況跟蹤服務,及時為務工人員提供法律援助,切實保障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做到“輸出有人送,輸入有人接,維權有人管”。

綜上所述,現階段實現疏附縣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有效轉移,是政府職能作用的重要責任,離不開政府的引導管理和服務。探索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中政府的職能作用,是關係農村經濟社會穩定和城鄉統籌和諧發展的重大問題。

【參考文獻】

[1] 李功奎、何軍: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培訓的政府定位分析[J].農業經濟,2006(4).

[2] 呂強:農村勞動力轉移過程中的政府職能轉變研究[D].河南:鄭州大學,2010.

[3] 楊少俊: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中的政府職能分析[J].北方經濟,2010(3).

[4] 劉寧、祝梅、楊虹:農村勞動力轉移中的政府角色與職能:對新疆政府組織型勞務轉移的調查與分析[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08(1).

[5] 劉明慧、許慧:農村勞動力轉移與政府職責定位[J].大連海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

[6] 胡永鳳:淺析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中政府職能作用的發揮[J].決策導刊,2003(11).

[7] 馮海發,邵海華:論我國農村勞動力市場的發育與建設[J].學習與探索,1995(3).

(責任編輯:徐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