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調企業中的社會文化與企業文化,而非產品與市場努力從文化的角度、人的地位來考慮和檢驗公司的經營方針。
那麼,在實施文化營銷過程中應該注意什麼呢?
1人性化。即符合、滿足人的精神需求。
2個性化。即要有企業自己的聲音。
3社會性。即充分挖掘社會文化資源並回歸社會。
4生動性。即營銷技術要靈活、創新、形象、易傳播。
5公益性。即營銷活動必須對社會公眾有益。將文化有機融進營銷,就像將鑽石鑲進白金戒指,形成1+1>2的社會價值。
星巴克在文化營銷方麵堪稱楷模。星巴克的成功,在於將咖啡文化細化,並將其分解成可以體驗的相關要素,在堅守中不斷創新。自星巴克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其以獨特的品牌個性、服務內容與服務手段使大批城市白領成為其擁護者。人們在星巴克營造的“第三空間”裏愜意地看書、讀報、上網、會友、聊天的同時,為星巴克的文化元素浸潤、俘獲、流連忘返、樂不思蜀……此時,咖啡已經成為一種托辭、一種借口,星巴克以咖啡的名義所整合的文化元素在釋放心靈、回歸本我、自在率真層麵上與消費者高度契合、產生共鳴。正如美國社會學教授Odenburg在《交誼好去處》所說的那樣,現代人需要有非正式的公共場所,供他們交友、聊天、聚集、解脫、暫時拋開家庭和工作的壓力。星巴克作為現代人的心靈綠洲,在紛擾不安、喧囂紛雜的滾滾紅塵中,提供了一個靜思的環境和不具威脅的聚集場所,是現代人真正需要的第三空間。而這一點,恰恰才是星巴克文化營銷的真諦與價值所在。
失敗的廣告——笑談本土化營銷
被某飲料公司派往中東開拓市場的銷售員垂頭喪氣地回來了。
銷售員解釋說:“我製作海報時非常自信,那裏的人不知道我們的飲料,我以為能夠輕鬆占領市場。但我不會講阿拉伯語,於是用三幅畫介紹我們的飲料。第一幅畫是一個人在沙漠上爬行,氣喘籲籲;第二幅畫是那人喝完飲料;第三幅畫是那人精神煥發。製作好海報後,我就四處張貼。”
他的朋友說:“應該很有效果才是。”
銷售員說:“哎,沒想到阿拉伯人看書是從右往左看的!”
【趣評】人要入鄉隨俗,產品也要與所在地區的區域特色相融合!不能背道而馳。
【笑話中的銷售學】 本土化戰略,就是指一些跨國經營的企業、公司為了在所在國或所在地區獲得最大化的市場利益,充分滿足目標市場國的市場需求,適應本地區的文化,利用本地區經營人才和經營組織生產、銷售適應特定地域的產品和服務,而實行的一係列生產、經營、決策的總和。
本地化營銷策略簡單地說就是企業要想融入目標市場、努力成為目標市場中的一員所采取的一種營銷策略。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跨國公司之間的競爭日益激烈,使得它們不僅要與當地的公司搶占市場份額,而且還要與同在一國市場的其他國競爭對手競爭市場。因此,誰更了解目標市場,誰更熟悉東道國的文化習俗,誰就能夠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領先。從市場營銷的產品差異細分市場、個性化營銷方麵來看,為了迎合不同社會和文化對產品的不同需求,企業必須研究當地社會和文化,開拓當地市場所需的產品。
跨國公司的入鄉隨俗實際上是一種趨於本土化的營銷戰略。跨國公司之所以能成為跨國公司,其背後肯定有特色卓著的產品或服務作支撐,而這些特色絕對體現了本土特色。而它們在外國的分支機構必須在保持這種本土特色的基礎上根據分支機構所在國的地理、人文狀況作適當的調整。否則,很難在當地立足和發展。這是因為,分支機構麵對的消費者有別於母國的消費者。
我國加入WTO後,不僅外國的跨國公司紛紛搶灘中國市場,而且我國許多有特色優勢的企業也會陸續走出國門,開展跨國經營。要想在國際市場占有一定的市場份額就要求我國企業首先在經營戰略上與國際接軌。就要學習借鑒跨國企業的經營之道,學會本土化的營銷戰略,學會如果把握國際化和本土化戰略,使越來越多的“中國製造”在國際市場上叱吒風雲。
對跨國公司占領全球市場、推動全球營銷戰略而言,國際化和本土化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麵。實現營銷的國際化,是跨國公司終極的營銷戰略目標。為了實現這一戰略目標,跨國公司必須適應各國市場目標消費者的差異性需求,最大限度地實現國際化與本土化的有機結合,做到“思考全球化,行動本土化”。為此,他們必須樹立國際化與本土化融為一體的營銷理念。
總的來說:國際化是走出去,本土化是立下來。
從國際化和本土化的聯係我們可以了解實行本土化戰略的必要性。下麵我們可以通過幾個本土化失利的案例來說明本土化的必要性。很多的跨國公司在進入我們中國市場的時候沒有重視這個方麵,不覺得本土化有什麼必要性,從而導致它們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