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按照奧巴馬競選的兩極設計(白宮和芝加哥),芝加哥團隊的競選經理是梅西納(Jim Messina)。目前在競選活動中地位最高的應屬阿克瑟羅德( David Axelrod),他在2008年和今年都擔任奧巴馬的首席政治策略師,在勝選後在白宮擔任高級顧問,2011年底辭職返回芝加哥專心準備2012年大選。此外還有此前辭職的白宮新聞發言人吉布斯(Robert Gibbs),他在2008年大選期間擔任奧巴馬的競選發言人,辭職之後也一直在媒體上為奧巴馬的政策辯護。
除了這些直接供職於競選團隊的人,奧巴馬競選時的政策高級顧問也在其當選後多有重要位置。如現美國駐聯合國大使賴斯(Susan Rice)、去年7月辭職的副國務卿斯坦伯格( JamesSteinberg)等人,均是其競選時的國家安全顧問成員。
具有代表意義的當屬現任總統國家安全顧問多尼隆(Tom Donilon)。一方麵他曾在克林頓時期先後任職國務卿辦公廳主任及助理國務卿,在外交領域有豐富經驗;另一方麵他從24歲開始便協助民主黨多位大佬競選總統,其中包括1988年時為拜登助選總統。在奧巴馬2008年大選時,他作為國家安全顧問團隊的一員,在奧巴馬就任後跟隨來到白宮,為當時的國家安全顧問瓊斯(James Jones)擔任副手。
瓊斯曾為四星上將及前北約司令官,據華盛頓政治報紙《Politico》報道,他卻一直不被視為奧巴馬的圈內人,和奧巴馬的核心團隊格格不入,並和熟悉行政部門運作的副手多尼隆關係僵化,最終辭職且被後者接替。
一位美國政府的中層官員向財新記者表示,在一些重大決定上,政府部門其他職員更多履行事務性工作,而決策過程主要由這些小圈子成員參與。
即使是在2008年大選中失敗的希拉裏,其在擔任國務卿之後也將自己競選團隊中的幹將帶往國務院。《Politico》稱,由於個人魅力,希拉裏在參議員和競選期間的職員很多都希望能繼續跟隨,但國務院職位有限,因此為了擠入她的“小圈子”而競爭激烈。
目前的羅姆尼競選團隊亦有自己的核心圈子,比如從2008年就協助他的競選經理羅德斯、被稱作他“第六個孩子”的斯維克( Spencer Zwick)。後者和羅姆尼的兒子塔格(Tagg Romney)一起創辦了私募基金Solamere Capital,在為羅姆尼募集資金方麵立下大功。
但另一方麵,在外交政策領域羅姆尼的核心團隊內部也存在分裂,而這一團隊有可能是其當選後的外交政策班底來源之一。《外交政策》主編羅斯科普夫(David Rothkopf)稱目前羅姆尼正大量召回小布什時期的團隊,其中既包括前副國務卿佐利克、原國家安全局和中央情報局局長海登(Michael Hayden)等主張現實主義的人士,他們更看重外交手腕和追求均勢,又包括像前美國駐聯合國大使博爾頓(John Bolton)這樣的保守派,他們更加偏向於使用武力幹涉和加大軍事開支。
(摘自《財新新世紀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