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日本三菱商事(MITSUBISHICORPORATION)公司是三菱集團的一個獨立公司,以綜合商社聞名於世的日本最大的綜合國際貿易公司。三菱商事在世界上60多個國家投資建立了強有力的業務網絡並廣泛地開創各項事業,在世界各國擁有1萬餘名優秀的人材,國內設有53個辦事處,在海外設有108個辦事處以及70家子公司,以準確預測全球商業趨勢而擁有國際商貿舞台上的主導地位,號稱“國際商貿王國”。三菱商事下設信息產業、燃料、金屬、機械、化學品、生活產業和新機能7個業務部門,經營從茶葉到電信器材等種類繁多的貨物和服務。三菱商事除了貿易之外,還籌劃、促進、協調各種全球規模的計劃及企業機構。三菱商事堅持創新理念,構建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有效地利用在信息、金融服務、物流與零售業方麵所具備的專長,在國際商貿中長年保持佳績。三菱商事在《財富》2003年度世界500強名列第10位,年營業收入1093.86億美元。
一、三菱商事的創新發展
三菱商事創立於1954年,其前身是三菱集團屬下的三菱商事綜合商社。
三菱集團在日本6大企業集團中,以雄厚的實力名列三井、住友、芙蓉、三和、第一勸業銀行之前,獨占魁首。三菱集團旗下有41家大公司,包括三菱銀行、三菱商事、三菱重工、三菱電機、三菱汽車、三菱信托、明治生命保險、東京海上保險、三菱石油、日本郵船等。這個號稱“日本老大帝國”的企業集團,可謂“富可敵國”。三菱集團的創始人是岩崎彌太郎。岩崎彌太郎從“地下浪人”到“航運巨子”,再到“日本第一財閥”,其發家經曆極富傳奇色彩。1870年,岩崎彌太郎和他的弟弟岩崎彌之助創辦三菱時,僅有3艘輪船。以三個菱形標誌為商標興辦的海洋運輸業是三菱企業集團的起源。由於三菱集團的大多數公司都是以三菱標誌為商標,所以這些公司容易被誤認為是一家企業。他們實際上是按照各自的方針、目標和計劃從事彼此獨立的企業經營活動。
三菱商事作為三菱集團各企業間相互協作的紐帶,於20世紀60年代得到加強和發展,其營業額長期雄踞日本商業公司的第一位。三菱商事除了對日本工業經濟快速成長做出貢獻外,還積極從事海外投資,不斷擴大國際業務。1971年,三菱商事CEO藤野忠次郎被選為瓊斯·曼哈頓銀行組織的國際經營谘詢委員會唯一的日本委員。1978年1月,三菱商事與“三菱瓦斯化學”共同開發、發明生產了“脫氧劑”。1978年3月,三菱商事參股“沙撈越石油液化天然氣項目”。1978年夏天,三菱商事以其自身強大的實力為基礎,創立了類似瓊斯·曼哈頓銀行谘詢委員會那樣的國際組織,稱為三菱商事國際經營委員會。1989年,三菱商事股票開始在倫敦和巴黎證券交易所上市,成為既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又在國外股市上市的股票。
三菱商事與中國的業務交往始於1972年。中日兩國恢複邦交,三菱商事首次參加廣州交易會。1976年,吉林化學工業公司向三菱商事訂購丁苯橡膠(SBR)成套生產設備。1978年,中國向三菱商事訂購上海寶山總廠火電設備。1979年,三菱商事設立北京事務所。1980年,寶山鋼鐵總廠訂購有關設備。1981年,相繼在上海、大連和廣州設立事務所。1983年,埕北石油開發訂購海上石油生產用模塊。1985年,華能國際電力開發公司向三菱商事訂購大連,福州發電站設備。1986年,設立南京、沈陽事務所。1988年,寶菱同利有限公司成立。與大連製油有限公司簽訂合營合同。1990年,設立廈門事務所。1992年,煙台三菱水泥有限公司簽訂合同。設立上海商菱貿易有限公司,現名為“三菱商事(上海)有限公司”。1995年,三菱商事與上海寶鋼集團簽訂交流協議。商菱(中國)投資有限公司成立,現名為“三菱商事(中國)投資有限公司”。1997年,設立成都事務所,重慶事務所。由三菱商事出資的首家中外合資貿易公司,東菱貿易有限公司成立。1999年,三菱商事捐助上海市外環線環城綠化帶建設。2000年,位於上海市浦東新區的三菱商事辦公樓竣工。為促進中日友好和中國環保事業發展,在國家環保總局宣教中心內設立三菱商事基金。設立“清華之友——三菱商事國際獎學金”,捐助清華大學優秀學生。2002年,三菱商事在同濟大學組織獎學金捐贈儀式。2004年,“三菱商事青島大學獎學金”向20名獎學金獲得者和4名獲赴日文化交流資助的學生頒發獎金。
二、企業經營定位的創新理念
普拉哈拉德和加裏·哈梅爾認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是“能使企業為顧客帶來特別利益的一類獨有技能和技術”,“是組織的積累性學識,特別是關於如何協調不同的生產技能和有機結合多種技術流派的學識”。核心競爭力是指能夠給企業帶來強於對手的市場競爭優勢的不同技術係統、組織管理係統的有機融合。核心競爭力考察的是企業持續的動態競爭狀況,特別是企業麵對競爭的潛在獲利能力,而非單純的市場占有率、品牌知名度以及企業的生產規模等指標參數。不同的企業具有不同的核心競爭力。企業核心競爭力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第一是獨特性。核心競爭力強調的是企業具有的獨特的參與市場競爭的能力。企業擁有這種能力就能夠依托這一競爭優勢迅速占領目標市場,贏得客戶的信任,形成自己獨特的消費群體。企業核心競爭力是企業在長期生產經營活動中經過戰略設計、領導策劃、組織管理等多層次、多環節的實踐不斷提煉、總結、創新而構建的。企業“以比對手更低的成本和更快的速度構建核心競爭力”,因此其他企業難以在短時間內趕超。企業不僅要滿足消費者現時需求的,更重要的是它能引導消費者,激發新的消費需求,創造新的市場。
第二是整體性。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是企業所有資源充分整合的結果,是企業駕馭內外環境的能力體係。企業核心競爭力可能集中表現在某些具體的要素,例如人才、品牌、技術創新、企業文化等,但核心競爭力的功能一定要滲入企業的全部資源之中,體現在企業經營的一切方麵。對於多樣化經營的企業,衡量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一個企業所擁有的核心競爭力是否覆蓋了企業的各個部門和所有產品,是否能夠抵禦不可預期的市場風險,它在多大程度上實現了企業的預期目標。
第三是價值性。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價值特征表現在企業創造價值和降低成本方麵具有核心地位,能顯著提高企業的運營效率,對企業具有獨特的價值;表現在能實現和創造顧客價值,給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對顧客具有獨特的價值;表現在核心競爭力是企業不同於競爭對手的原因,也是企業比競爭對手做得更好的根本原因,對企業贏得和保持競爭優勢具有特殊的貢獻。
三菱商事作為國際化的企業,其在市場上的定位是非常特殊的。它既不屬於擁有大量生產設備,生產知名品牌產品的製造廠商;也不屬於擁有大批知識精英,創造尖端技術的高新企業;也不屬於專門籌集資金,尋找項目的資產投資金融企業;說它是商業卻又不囿於商品的經營銷售,它的經營範圍很難用哪個行業來圈定,似乎它涉足百業,無所不包,無所不能……仔細探究,我們發現三菱商事實際上是國際市場上的一座“橋”,是在利用其經過長時期培育出來的信用、金融力量、商權以及情報收集力和強大的組織活動力,利用其在信息、服務、物流與零售業方麵所具備的專長來進行“市場組接”,在國際範圍內進行資源的有效配置。這就需要企業必須具備創新的理念、靈通的信息、機敏的行動去發現需要“組接”的市場,去巧妙地“組接”市場。這就是三菱商事核心競爭力的“特殊性”之所在。三菱商事的各個方麵都必須在創新理念的統領下協調運作,特別是對於國際市場的“組接”,任何一個環節的疏漏,都可能造成“組接”的失敗,這是符合核心競爭力“整體性”要求的。三菱商事這樣的企業對於經濟發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作為一家跨國公司,對促進日本和世界的自由貿易和經濟均衡發展確實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三菱商事已經不是一個傳統的貿易公司,而是一個以法人為對象的服務公司。三菱商事遍及各行各業的多觸角經營機構,可以幫助用戶購買各種原料或機器設備;尋找製造生產專用設備的承包人;組織籌資財團,為項目籌集資金並盡量降低投資風險;使用戶的產品有效地進入市場並分銷。三菱商事隨著用戶業務的發展和多樣化,進一步發揮作為商業綜合者的連結作用,不斷創造新的機會,以加速成功的循環。其“價值性”表現在通過項目協作、原料籌措、投資活動以及開發銷售渠道等能實現和創造顧客價值,給消費者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
三菱商事作為綜合商社(GeneralTradingCompany-GTO)是以貿易為主導,多種經營並存,集貿易、金融、信息、倉儲、運輸、組織與協調等綜合功能於一體的跨國公司形式的組織載體。綜合商社通常是以廠家的代理商身份出現,除具有貿易功能外,還作為參加企業組成的產業鏈的組織者,活躍在世界經濟貿易舞台上,成為跨國公司進行對外貿易和跨國經營的急先鋒。它在發展國內貿易、擴大進出口交易、推進三國間貿易和合作、拓展企業的跨國經營和技術開發等方麵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多年來,三菱商事在世界市場上積極開展各項事業,由此積累形成的豐富經驗,不僅使三菱商事榮居國際貿易業務的主導地位,而且還是企業一筆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三菱商事與客戶建立起一種友好合作、互相信賴的關係的基礎上,正繼續堅持不懈地開創新的事業。為了不斷促進公司的發展以及進一步擴大效益,三菱商事在新事業開拓方麵總是孜孜以求,並有效地利用所具備的專長,不斷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三菱商事作為國際貿易舞台上的“產業組織者”而贏得各界的高度評價,即使光從公司紛繁多樣的業務內容來看,在世界上也堪稱是屈指可數的企業。三菱商事在世界上建立了強有力的業務網絡並廣泛地開創事業,所以,三菱商事能夠及時而準確地掌握對於商務活動不可或缺的有關市場動態的各種信息。三菱商事憑借其豐富的經驗和優良的財務體製而能長年保持佳績。三菱商事保持創新理念,時時刻刻替客戶著想,千方百計地增加服務的附加價值,用創新價值贏得客戶,從而保持了企業的長盛不衰。
三、適應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創新改革
作為一家綜合商社,三菱商事一直在進行市場營銷管理方麵的創新改革。市場營銷是企業經營管理的重要職能,企業的成功取決於它在市場營銷上產品和服務的能力。在知識經濟時代,市場營銷管理無論是對直接出口、間接出口、許可證貿易、外國營銷分支機構,企業在外國生產等,都提出和產生創新的內容。計算機和Internet服務技術正在使全球企業營銷的信息傳遞以幾何級數的速度增長,隻要輕輕一擊鼠標,任何一個商人都可以與一個擁有無數潛在用戶的驚人市場聯係在一起。知識經濟時代的營銷管理徹底改變了對傳統營銷管理所持有的某些舊觀念。三菱商事作為在國際商貿中發揮“產業組織者”連結作用的跨國公司,其經營管理具有非常鮮明的特點:視野寬、規模大、機製新。三菱商事總是把國際經濟的進程和世界戰略目標納入其經營視野之中,在促進國際商貿的活動中發揮主導作用。三菱商事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而不斷進行創新改革,及時改變其經營機製,以保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充沛的活力。
1、向“脫國籍”的國際化轉變
1971年,三菱商事的CEO藤野忠次郎被選為瓊斯·曼哈頓銀行組織的國際經營谘詢委員會唯一的日本委員。瓊斯·曼哈頓銀行的谘詢委員會由30名世界主要地區的領導人組成,原美國國務卿基辛格擔任該委員會的議長。瓊斯·曼哈頓銀行的谘詢委員會每年召開2次會議,以政治形勢為中心,圍繞通商、貿易、經濟合作等問題深入交換意見,積極為各國經濟發展鋪路架橋,其中經常涉及到關係重大的絕密內容。瓊斯·曼哈頓銀行製訂的世界戰略對各國經濟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藤野忠次郎作為瓊斯·曼哈頓銀行的谘詢委員會的核心成員,經常代表日本參加谘詢委員會的會議,他提供的政治、經濟情報以及與有關方麵建立的友好關係,對三菱商事及三菱集團向海外發展起了很大作用。1978年,三菱商事以其自身強大的實力為基礎,創立了類似瓊斯·曼哈頓銀行谘詢委員會那樣的國際組織,稱為“三菱商事國際經營委員會”,其成員不僅局限於美國、加拿大、中美洲、南美洲、歐洲、澳大利亞等國家,還包括從東南亞各國選出的代表。三菱商事國際經營委員會邀集世界著名人物在東京參加民間組織的世界經濟首腦會議,全方位交換意見,並就三菱商事、三菱集團以至日本總體經濟的發展趨勢,相互交換政治、經濟情報,坦率交流各自見解,成為一個國際性高層次的信息情報交流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