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如何開展企業內部風險導向審計(2 / 2)

(二)更新觀念,準確定位審計目標和範圍,降低企業風險

內部審計的目標是與企業經營目標是一致的,是為企業高層管理者服務的。企業內部審計應將審計範圍從財務活動領域延伸到非財務活動領域,如生產經營管理、長期的發展規劃、各種投融資效益、後勤支撐服務等領域。內部審計的重點是審查評價內部控製和經營管理,審計內容不再局限於審查財務收支情況、賬目是否合規,還應涉及企業的發展規劃、生產經營、投融資的效益、後勤支撐服務等方方麵麵。以某國有企業內審部門為例,該企業內審部門圍繞企業的發展目標,即建設成平安、綠色、和諧的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管道公司,偏重於確認和谘詢服務職能,關注企業的生產過程各種風險,中長期的發展規劃、當期經營計劃、財務預算等,並評價企業的經營風險,資源利用的效率與效果,企業行為對社會環境的影響等。通過準確定位審計目標,擴大審計範圍,該內審部門為企業降低了管理風險。

(三)加強風險識別的基礎性工作

風險識別是風險導向內部審計工作中的基礎環節。要加強風險識別的效果可以從以下三方麵入手:結合企業所處環境和自身性質,對風險加以辨別。主要因素有企業所處行業競爭狀況的激烈程度;外部的法律、監管環境監督懲罰的力度;融資活動中融資渠道的多少、融資規模的大小;企業治理結構的完善程度、經營理念的保守程度;管理層對於風險的可接受程度、業績考核指標等;結合企業現有控製活動,評估其對已識別風險的影響程度。內審人員應考慮現有的企業內部控製活動對於目前企業麵臨風險的影響程度及影響性質,並分析初級風險在受到企業內部控製影響後所能給企業帶來的危害程度;結合企業員工道德素質、製度執行情況,以確定企業實際麵臨風險程度。在考慮內部控製製度是否合理有效的減少降低風險的同時,應考慮企業控製製度的執行力、執行情況對於已識別風險的影響程度。同時,結合員工的道德素質,將舞弊等事項的發生概率考慮到風險評估的過程中。在以上三點因素的基礎上,內審人員可以以此來確定企業最終所麵臨的風險大小,為企業管理者提出針對性強、重點突出的風險規避措施。

(四)改善知識結構,全麵提升內部審計人員綜合素質,為風險審計開展做好支撐

風險導向審計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必須主動控製重大錯報風險,熟悉企業的業務、市場狀況,對所處行業整體的經營狀況和市場狀況等有比較清楚的了解,需要內部審計人員具備綜合的、宏觀的風險分析識別能力,掌握經營管理、統計、法律、資本市場等方麵的知識,並且要具備相當的職業判斷能力。

參考文獻:

[1]石貴泉,王凡杯.《現代內部審計:理論與實務》山東人民出版 2005年6月版

[2]胡春元.風險基礎審計 [M]. 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1

[3]鄭小榮.風險導向內部審計若幹理論問題探討. 審計與經濟研究,2006

[4]王光遠.現代內部審計十大理念[J] .審計研究,2007,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