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關於事業單位財務工作的幾點思考(2 / 3)

二是預算執行尚做不到額度和進度的“百分之百”。由於預算編製基礎工作的不紮實和預算執行中實際情況的多變,預算執行很難做到額度和進度的“百分之百”,這使得實踐中預算執行矛盾重重。一方麵,財政主管部門希望預算執行在額度和進度上能夠做到“百分之百”,這是科學化和精細化的“極致體現”;另一方麵基層單位又叫苦不迭,認為預算編製做不到完全準確,預算執行也不能不考慮很多客觀原因和變化。盡管財政主管部門規定了特殊情況可以申請預算調整,但從導向上是要“減少”即嚴格預算調整,基層部門對此的反應和策略往往是“追加預算”盡量去申請,“減少預算”盡量去忽視,因為自行申請減少預算會影響次年預算額度的申請,是大家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隻能“增”不能“減”的預算調整政策常常事與願違,對提高預算執行的精確率意義不大,反而可能加重財政負擔。為此,建議財政主管部門和行業主管部門從導向上加以改變,允許預算執行一定的“偏差率”和結合實際情況的“調劑率”,避免盲目的絕對化要求。如規定在完成年度工作任務的基礎上預算執行偏差率允許在“-90% ~~ +110%”波動,不僅不因為沒100%執行預算而扣減次年預算,反而要對節約資金完成工作予以獎勵,引導“節約辦事業”的新思維;同時允許在正常工作範圍內尤其是“打捆項目”明細項目之間一定比例的“調劑率”,如10%,這樣既減少了預算調整的大量工作也更符合實際情況,給基層單位一定的靈活度。當然允許預算執行的“偏差率”和“調劑率”並不意味著對預算執行放任自流,對預算資金使用效益不管不問,而是要加強預算績效管理、預算公開和預算監督、審計監管等,堅決杜絕財政資金浪費,一經發現嚴懲不待。

三、關於事業單位會計文化建設的思考

事業單位會計文化建設是貫穿事業單位財務工作始終的一項內容,相比預算管理的諸多“硬性要求”,它更是一種強化會計軟實力的“軟性要求”,但必不可少。因為當前會計文化建設的缺失已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會計基本職能的發揮,帶來了很多負麵的問題。最突出的如長期以來過分強調“會計服務於其他經濟活動”而導致了四大嚴重問題:一是導致會計基本職能虛化。會計的基本職能不僅是反映經濟活動,還要監督經濟活動,但長期強調會計服務於其他工作,導致很多人的觀念裏覺得會計隻是一種工具,隻是正常業務發展和職能開展所需的一部分服務,甚至有些人認為會計隻是報報銷,記記賬,就是一個“大出納”,這使得會計的基本職能嚴重虛化,隻是“被動反映”和“形式化監督”,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導致會計工作地位從屬化。很多人認為會計既然是服務於其他經濟活動的,那就隻能是一種從屬地位,要服從並服務於其他工作;三是導致會計崗位人才迷失化。與其他專業相比,會計人才的培養和成長更顯不易,會計是一個需要終身學習的職業,說明它本身的技術含量和知識含量非常高,然而,過分強調會計的“服務意識”導致大量會計人才不得不放棄專業提升,服從於所謂的“會計服務”,很多會計人才因此而迷失,甚至形成本不該有的“自卑”和“無用”心理;四是會計職業病嚴重化。在財務工作的繁瑣高壓和成長發展的長期迷失中,很多會計人員染上了很多職業病,典型的如乳腺癌、失眠、焦慮等高發病症,根據專家介紹,近年發病率很高且趨於年輕化的乳腺癌在財會人員中的發病率就非常高。上述四大問題在事業單位尤為突出,亟待關注和解決。為此,建議財政主管部門有意識地引導會計文化建設,消除當前的一係列負麵影響。文化是無形的,但威力巨大,會計文化應成為會計發揮“正能量”的重要保障。從上述幾大嚴重問題看,會計文化建設應該提倡建設會計本身的“主導性”,即強調會計的“主導”地位和“主導”思維,強調會計人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變“被動反映”和“形式化監督”為“自發反映”、“有效監督”和“主動管控”。隻有這樣,會計反映、監督乃至主動管控的職能才能有效發揮,會計防範差錯漏弊、惡意欺詐,並引導正確決策、科學管理和長遠發展的“正能量”才能持久發揮,會計人才的正常發揮職能和身心健康成長才能真正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