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供應中的控製
供應過程中對結算損失的控製,主要是要保證所供應的混凝土都進入澆築部位,在圖紙計算量範圍之內,才能最終形成結算量。主要分為三個方麵的控製:嚴格控製剩退灰;避免攪拌車輛罐口遺撒並監測偷賣混凝土情況的發生;在施工現場觀察實際施工與圖紙的差異。
(三)供應後的控製
供應完畢,及時計算差異,通過差異分析,責任到人,加強薄弱環節管理;對於施工標準層的實際供應量可以作為以後供應的參考量,避免了圖紙量誤差大的問題;及時按照合同約定辦理工程階段性結算,避免整體工程完工後結算量差難以控製的局麵。
六、攪拌站責任成本績效評價
責、權、利相結合才能使成本控製真正落到實處,推行責任成本管理必須建立完善的績效評價機製。通過合理設定考核標準,加強過程監督控製,嚴格考核紀律,嚴格執行獎懲措施,做到成本管理事前規劃有目標、過程控製有依據、績效考核有標準,獎金激勵有效果。
(一)合理確定各項成本考核指標
首先,根據企業曆史最好水平和行業先進管理水平測算攪拌站各項目標成本,按照成本與產量之間的關係,劃分為變動成本和固定成本。
其次,按照目標成本和其各崗位的關係進行分解,製定影響目標成本完成的各崗位的具體成本考核指標,以調度崗位為例列表說明。
(二)合理確定成本考核周期
有些成本項與生產周期關係密切,某一期數據不具有代表性,考核執行周期很長,甚至需要一個年度一考核,比如維修成本,結算損失等,可能很難通過數據分析發現過程中的問題。對於考核周期長的項目,除量化指標外還要製定可考核的定性指標,作為階段性考核的依據,這樣既加強了過程當中的行為控製,又能使職工及時得到應有的獎罰,提高了職工成本控製的積極性,為創建良好的責任成本管理環境奠定了基礎。
(三)配以績效考核夯實責任成本落實
成本考核的目的是要客觀、真實的評價成本管理的最終結果。權責明確、獎罰分明的績效考核體係將攪拌站責任成本的實施落到實處,通過績效激勵約束機製調動職工加強成本管理的積極性。但實際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獎罰不被兌現,或隻獎不罰或重獎輕罰,讓職工感覺幹與不幹一個樣,嚴重地挫傷了職工的積極性,讓職工對企業失去了信任,不利於成本管控工作的開展。
七、結束語
(一)主要結論
混凝土企業的責任成本控製貫穿在整個的生產供應過程當中,管理難以麵麵俱到。攪拌站作為企業一級責任中心,攪拌站站長作為責任成本管理的第一責任人,每一名職工作為成本控製的主體,分別承擔著不同的責任成本,在各自承擔的責任範圍之內對成本進行有效的調控。將責任和成本相統一,按照責任將成本進行逐級分解,形成崗位職責,通過數據的差異分析揭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配以績效考核,責任明確,獎罰分明,在實際應用中已經實施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管理建議
目前,混凝土企業實施責任成本,各職能部門和攪拌站作為成本、費用中心,隻對其可控成本、費用負責,這樣容易造成銷售部門為了完成銷售指標在其權利範圍之內壓低合同單價;攪拌站沒有經營決策權,隻能考核其可控成本,利潤指標無法分解落實,使利潤的完成情況在過程當中缺乏調控性。因此,賦予攪拌站
更多的經營決策權,使攪拌站從成本中心向利潤中心逐步轉型,有利於企業對利潤指標的控製和分解。
(三)研究不足和展望
為了更好的體現責權利的關係和對具體工程項目有針對性的實施管理,以單項工程為單位,核算其收入、費用、利潤,進行考核,更有利於成本的控製和利潤的提升,但由於混凝土企業仍屬於自動化程度相對較低,管理粗放的企業,其生產數據的采集並不十分準確,大量生產數據的統計和核算還是依靠手工作業,各項費用分配標準采集難度大,很難在實際工作中予以運用。希望在今後的發展中,通過提高自動化和信息化程度,實施單項工程責任管理。
參考文獻:
[1]董增強.論責任成本管理在工程項目中的運用[碩士學位論文].河北:河北大學,2008
[2]孫維波.淺議施工組織設計與責任成本管理[J].山西建築,2007(26)
[3]曹寧.關於混凝土攪拌站質量管理方法的探討[J].科學谘詢(科技管理),2010(7)
[4]韋幫填.關於企業成本統計分析的探討[J].時代金融,2011(18)
[5]戴曉燕,韋文璐.項目成本管理中推進績效考核的探討[J].當代經濟,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