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農業銀行支持民族地區農牧區發展的研究(3 / 3)

統籌考慮國家金融扶持政策和西藏自治區農牧區金融風險水平較高的實際情況,適當降低“支持類”信貸客戶的準入門檻,對西藏農牧戶小額信貸、糧食貸款、農牧民住房貸款等,實施特殊的信貸政策。允許西藏分行結合當地實際,在不違反監管要求的前提下,創新針對農牧戶的信貸產品和服務方式。做好農牧民小額信貸和住房貸款服務,爭取政策將所有農牧戶的貸款納入扶貧貼息貸款範圍,執行扶貧貸款利率。對農牧戶貸款需求集中、業務量較大、信貸基礎管理較為規範的營業網點,適量擴大農牧戶小額貸款審批權限。保證農牧區吸收的存款全部用於農牧區地方建設,滿足農牧區基本的金融需求。

(三)增加對西藏分行網點和電子渠道建設的資源投入

當前,信息技術已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基礎性、先導性的創新源泉和力量,呈現出跨越、創新、融合、集聚發展的趨勢。農牧區金融服務越是發展滯後,金融機構越要重視信息科技的支撐和引領作用,除了加大物理網點的建設和改造外,還要充分利用國家現代化通信和廣電網絡覆蓋延伸到農牧區的基礎設施,大力投放信息網絡技術為載體的電子渠道類金融產品,將金融服務配置到各類信息化終端上、延伸到農牧區,實現快速的信息互通、資源共享、通存通兌和實時彙兌的金融機構虛擬化。抓住信息技術溢出帶來的新機遇,實現業務與技術架構、產品服務、運營模式、風險控製的整合,超常規的加快農牧區的金融發展,從整體上構建一套為農牧區服務的新模式。

結合西藏分行農牧區金融需求,應大力推廣物理網點、電子渠道與流動服務相結合的金融給服務模式,並根據網點轉型和“三農”業務發展規劃,積極實施以惠農卡聯合電子渠道的“金穗惠農通”工程,增加簡易智能支付終端的投放,逐步推進其對農牧區供銷社、批發類市場及鄉鎮超市的覆蓋,逐步改善惠農卡使用環境,為廣大農牧民提供安全、方便、快捷的小額取現、餘額查詢、轉賬結算、繳費等基礎性綜合金融服務,讓農牧民可以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到金融服務。對於人口稀少、海拔高、位置偏遠的地區,要繼續發揚農業銀行雪域高原“馬背銀行”的精神,通過流動服務滿足偏遠地區農牧戶的金融需求,構建三位一體的西藏普惠金融服務模式。

(四)加大金融人才培養的力度

西藏農牧區主要以藏族為主,農牧民日常主要使用藏語進行交流,且具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和宗教文化。隻有懂藏語、了解藏族文化才能更好地為農牧區提供金融服務。對於農業銀行而言,要加大對藏漢“雙語”人才幹部的培養,特別是少數民族幹部的培養。對於鄉鎮網點重點招收藏漢“雙語”人才,對於縣域網點員工招聘可適當放寬學曆條件。加強西藏分行的員工培訓,堅持和完善“夏季進藏、冬季出藏”的培訓援藏工作機製,創新符合西藏分行員工需要的培訓課程體係,切實提升西藏分行人才隊伍的專業能力。

大力實施人才援藏工程。定期從農業銀行總行和全國其它分行,尤其是東部發達省份,選派專業素質好、能力突出的金融、科技人才入藏工作,為西藏分行補充信貸、財會、合規、計算機、風險、運營、國際業務等方麵的專業急缺人才,深入西藏基層網點,帶動西藏分行的整體發展,幫助西藏分行進一步規範管理、拓展業務。

(五)加大民族化金融服務建設的投入

在農牧區金融網點提供服務過程中,擴大藏語言的使用麵。營業網點要推廣使用雙語標識,麵向客戶的憑證、票據、自助設備、宣傳告示、語音係統、LED顯示屏、利率牌等都使用藏漢兩種文字,開通使用藏語進行服務的業務窗口或配備精通雙語的大堂經理保證少數民族居民正常辦理金融業務。尊重並注重藏族文化的學習,研發具有藏族文化和宗教特色的銀行卡卡麵,使西藏分行提供的金融產品更具有民族特性,更符合當地農牧民的審美特點。大力開展雙語金融知識宣傳材料進社區的活動,在農牧區,不僅通過漢語進行口頭和文字的宣傳,還要加強使用藏語言文字的宣傳。如:藏族的雪頓節、望果節、林卡節等地方性節日中,通過車載銀行、帳篷銀行等方式宣傳金融知識和開展優惠促銷活動,推廣地方特色農行卡和電子渠道類產品的使用,提高少數民族客戶運用金融工具的能力。

(六)構建農牧區農銀村鎮銀行

中國農村金融製度長期以來是一種自上而下的安排,一直難以充分反映農牧區的實際和滿足農牧區微觀主體的需求。構建村鎮銀行可以有效緩解這一矛盾,加大地方銀行的靈活性。

對於農業銀行而言,積極響應國家加快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號召,加大扶持地方金融機構發展的力度,構建西藏農牧區農銀村鎮銀行是解決農牧區金融問題的有效途徑。農銀村鎮銀行不同於農行的下屬支行網點,它屬於農行和當地企業共同出資構建的一級法人機構,伴隨著引進當地優秀企業的資金、股權的多元化,將使其經營方式從根本上區別於支行網點。在西藏設立農牧區農銀村鎮銀行,可以有效擴大資金來源,立足農牧區,麵向中小型企業、微型企業、中低收入和貧困農牧民開展儲蓄、貸款、結算、貼現、銀行卡、代理以及同業拆借等金融服務。相比農業銀行西藏分行下屬支行網點,具有自主性強、機製靈活、決策快、依托現有農業銀行成熟的金融機構等優勢,可以有效緩解農牧區金融供應不足和競爭不足的問題。通過靈活構建區域化金融政策,更好的提供民族化金融服務,激活農牧區金融市場,為農行在西藏服務農牧區發展搭建新平台。

參考文獻:

[1]薛亮:“從農村規模經營看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農村經濟問題》2008年第6期。

[2]王曙光、鄧一婷:“農村金融領域‘係統性負投資’與民間金融規範化模式”,《改革》,2006年

[3]項俊波在2010年中國農業金融發展高層論壇的發言

[4]中國人民銀行拉薩中心支行課題組.西藏農牧區金融體係建設與農牧區經濟發展[J].西南金融.2011

張冀峰(1954.10),男,中國農業銀行總行信息技術管理部時任副總經理、現任高級專家、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設管理

劉大偉(1983.10),男,中國農業銀行總行信息技術管理部高級專員,研究方向:信息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