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汝民:雖然企業領導人各有各的長處,但是,如果要大家都把你看成是企業的領袖,都尊重你,你一定還得具備一些最基本的特點:第一,你要真誠,隻有真誠才能得到下屬的信賴;第二,你要有一種忘我的工作精神,對企業投入很多精力,你的工作激情要讓人佩服;第三,要善於溝通,溝通是化解誤解提高效率的關鍵因素,要聽得進別人的意見,你要讓人信服;第四,你要有凝聚力,能夠和大家和諧共處,有一種帶領團隊的力量,你要讓人心服;第五,你要有足夠的勇氣,敢於堅持自己的主張,並準備為此而承擔全部責任;第六,你要成為一名改革創新的推動者,要善於發動、接受、實施改革。所以,企業領袖不是人為樹起來的,是靠自己做出來的。我們在與天津港員工的座談中,都提到你是一個很“寬容”的人,而你剛才講的六個基本特點中,並沒有包括寬容。這是為什麼?
於汝民:其實,我講的第四條要有凝聚力,就包涵著寬容。不寬容哪兒來的凝聚力?寬容對一名領導者來講是必要的。首先,“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用寬容的胸懷包容別人的一些缺點,盡量用其所長,避其所短;同樣,在麵對下屬的微小過失時,也應有所容忍和掩蓋。這樣做是為了保全他人的體麵和企業的利益,這不僅是給別人機會,更是為自己留有餘地。
第二,對下屬的寬容大度還應表現在不以人劃線,不搞親疏遠近。我們經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如何對待和你意見不盡相同的人。作為一個企業的領導,特別是一把手,要能容得下所有的人,包括反對你,而又被實踐證明是反對錯了的人。
第三,領導還要能對下屬的某些問題作出公正處理。在功過、是非麵前人人平等,該批評的人和事一定要嚴肅批評,該表彰的也一定要表彰;要勇於承擔責任,不跟下屬爭搶榮譽、搶功勞;對受冤枉的、被誤解的下屬,一旦弄清事實後要即刻予以糾正,因為自己的失誤而冤枉了下屬的,一定要當麵道歉。管理中必須講寬容。“宰相肚裏能撐船”是對領導人必須具有寬容品質的經驗總結。一個人如果小肚雞腸,不會妨礙他成為一名出色的技術人員,但是,對管理者尤其是領導人來說,心胸狹小就是致命缺陷。
於汝民:這同領導工作的性質有關。任何工作,無非涉及到兩個方麵:一是同物打交道,二是同人打交道。不寬容,不影響同物打交道。一個科學家,性格怪癖,但他的工作隻是一個人在實驗室裏同儀器打交道,那麼,不寬容無傷大雅。一個車間裏的員工,隻是同機器打交道,那麼,即使他同所有人都合不來,也不妨礙他施展技藝製造出精美的產品。但是,任何管理者,都必須同人打交道。有人把管理定義為“通過別人做好工作的技能”。一旦同人打交道,寬容的重要性立即就會顯示出來。
人與人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更沒有一模一樣的兩個人。按照孔茨的觀點,在管理中試圖把人進行平均化處理,是最常見的失誤之一。所謂寬容,本質就是容忍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同性格、不同特長、不同偏好的人能否凝聚在組織目標和願景的旗幟下,不斷進步,靠的就是管理者的寬容。唐朝有個姓張名叫公藝的大官,為人急公好義,樂以助人,待人處世,寬宏大量,家裏九代同堂不分家。皇帝很欣賞,就問他究竟用什麼法子使家族中這麼多人和睦相處。張公藝一下子寫了一百個“忍”字。按照張公藝的意思,大凡一家人家不和睦,都是一些小事引起的。倘若大家互相包容,自然就和睦了。但是,管理又離不開懲罰。許多人一談到寬容,就把寬容和懲罰對立起來,認為懲罰就是不寬容。管理者的寬容會不會掩蓋一批失職現象?
於汝民:這是一種誤解。懲罰是針對工作中的錯誤和失職的,寬容是針對員工的缺點的。法約爾在論證指揮職能時,特別強調必須淘汰不稱職者。如果領導人不能淘汰不稱職者,就等於放棄指揮權。以寬容為名,庇護錯誤和失職現象,隻會對經營管理造成損害。所以,寬容不是縱容,更不是慫恿。把握好這一界限,對領導者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