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質量管理也是生產力,對企業,對社會和國家都具有重要意義。在建設節約型社會的大背景下,強調質量管理,杜絕粗放型生產的資源浪費與安全隱患,製止環境汙染,是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同時,隻有靠堅實的質量管理打造高品質的產品,才能使企業在國際間獲得市場競爭力,才能使國家形成巨大的生產力和國際競爭力。
論發展,質量才是硬道理。在產品質量是就是企業生命的今天,產品質量已成為一個企業在市場中立足的根本和發展的保證。產品質量的優劣決定產品的生命,乃至企業的發展命運。沒有質量就沒有市場,沒有質量就沒有效益,沒有質量就沒有發展。因此,質量才是硬道理!特別是現在,世界經濟處於低迷時期,我們更要狠抓產品質量,做到以質取勝。
抓質量,質量意識是關鍵。產品質量決定於過程質量,過程質量決定於工作質量,工作質量最終決定於員工的素質。無論是產品質量、服務質量,還是工作質量,歸根結底取決於製造產品、提供服務、進行管理的人的“質量”。所以,要高度重視員工的作用,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最大限度地保證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和工作質量。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質量意識是企業生命的靈魂。因此,要提高產品質量,必須要先增強員工的質量意識。
求品質,把握細節是重點。追求完美品質,要求從小事做起,做好細節。泰山不拒細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細節是操作過程中的流程要領,掌握好細節也就是把住質量。隨著社會分工的越來越細和專業化程度的越來越高,注意抓好細節,精益求精保證質量才能讓產品在競爭中取勝。因此,追求完美品質,把握細節是提高質量的重點。
在生產過程中減少質量問題,也能相對的降低生產成本。著名的美國質量管理專家克勞士比有句名言:“質量是免費的”。他認為“真正費錢的是不符合質量標準的事情——沒有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對。”因為,那些不符合質量標準的工作,那些沒有第一次就做好的工作,就必須補救,就會使企業產生額外的支出,包括時間、金錢和精力,由此而產生了質量損失。美國的另一位著名質量管理專家朱蘭博士也指出:“劣質質量成本,就是因為沒有完美的產品或生產過程而出現的成本,數目是駭人的。”為此,我們必須用經濟的眼光來審視質量。這樣,我們就會提出一係列的問題,諸如由於第一次未把事情做對造成的損失有多大?如何從降低成本和滿足顧客的適用性要求兩方麵來尋求提高企業的效益?
質量管理沒有永恒的答案,隻有永遠的問題,質量管理與成本控製就是在持續不斷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步規範起來的。沒有最好,隻有更好,是企業力求卓越的質量意識;打造著名品牌,奉獻精品產品,是企業生產永恒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