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呆子歡歡喜喜道:“謹遵師命。”因此又叫做豬八戒。
高老見這等去邪歸正,更十分喜悅。遂命家僮安排筵宴,酬謝唐僧。八戒上前扯住老高道:“爺,請我拙荊出來拜見公公、伯伯,如何?”
行者笑道:“賢弟,你既入了沙門,做了和尚,從今後,再莫提那‘拙荊’的話說。世間隻有個火居道士,那裏有個火居的和尚?我們且來敘了坐次,吃頓齋飯,趕早兒往西天走路。”
高老兒擺了桌,請三藏上坐。行者與八戒,分坐於左右兩旁,諸親下坐,高老把素酒開樽,滿斟一杯,奠了天地,然後奉與三藏。
三藏道:“不瞞太公說,貧僧是胎裏素,自幼兒吃酒也是素的,不吃葷。”
老高道:“因知老師吃素,不曾敢動葷。此酒也是素的,吃一杯不妨。”三藏道:“也不敢用酒。酒是我僧家第一戒者。”
悟能慌了道:“師父,我自吃齋,卻不曾斷酒。”
悟空道:“老孫雖量窄,吃不上壇把,卻也不曾斷酒。”
三藏道:“既如此,你兄弟們吃些素酒也罷,隻是不許醉飲誤事。”
遂許他兩個接了頭鍾,各人俱照舊坐下。擺下素齋,說不盡那杯盤之盛,品物之豐。師徒們宴罷,老高將一紅漆丹盤,拿出二百兩散碎金銀,奉三位長老為途中之費;又將三領綿布褊衫,為上蓋之衣。三藏與行者俱辭了,八戒領了一雙新鞋,將一領褊衫,換下舊時衣物。
三藏道:“閑話少題,我們趕早兒去來。”遂此收拾了一擔行李,八戒擔著;牽了白馬,三藏騎著;行者肩擔鐵棒,前麵引路。一行三眾,辭別高老及眾親友,投西而去。
唐僧服眾手段十四:
各種人才,
我都敢要。
尤其怪才,
是個活寶。
此手段要點:越是怪才越重用,分外有用。
管理無禁忌。
管理者的權力無限,能力也無限。有限的人手隻要科學組合,就可以實現諸多重大構想。
唐僧是取經事業的帶頭人,也是當然的管理者。唐僧手下有四大弟子:孫悟空、豬八戒、沙僧、白龍馬,加上他自己才五個人。但就是這五個人,戰勝了千難萬險,殺開了一條血路,最終成功到達西天,取回真經。
他們完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實現了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唐僧團隊之所以能成功,主要原因在於:
一、唐僧高超的管理水平。威信極高,手段極活。
二、孫悟空神通廣大。
三、豬八戒、沙僧、白龍馬與大師兄齊心協力,一起保唐僧。
四、有觀音等人罩著。
四個原因中,第一條是重要的,唐僧如果不會管理,他們的隊伍一天就垮掉了。
唐僧的管理手段無窮,究其核心要義就是心無禁忌,手無長短。
所謂“心無禁忌”,就是隻要需要,那麼就去做,百無禁忌。
所謂“手無長短”,就是隻要可以,那麼就去索取,不怕貪得無厭。唐僧一路向觀音等眾神仙要東西,要保護、要好處,可謂手無長短。觀音因為是老大,不得不給。唐僧必須大膽地向老大要東西,千萬不能不好意思,否則就去不成西天。
做到了“心無禁忌”,又做到了“手無長短”,就可以達到“心手合一”的境界。
“心手合一”即天人合一,心為天,手為人,你的手隨心動,進入自然之道的程序,借自然的偉力做事,當然巨細皆備,無有不成。
有一個劍客練劍,十年不成。有一天他到山頂上轉耍,看到一隻猴子蹲在石頭上砸堅果吃。這隻猴子拿著一塊石頭一砸,堅果的果殼就碎了,猴子一下子就剝開殼殼吃米米,一拋就拋進了嘴裏,三下兩下就嚼爛下肚,然後又砸、又剝、又拋、又嚼,如此循環,非常熟練,樂不可支。
劍客看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