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行動到位,做真抓實幹的領導者(2)(2 / 3)

要選擇適宜聽取彙報的地點。對非特殊情況或非緊急公務的登門彙報,特別是勤於串門的“常客”,應堅持家中不談工作或不予接待。

要聽合理化建議的彙報。對不是出於公心、為了事業,而是編造謊言、以假亂真,或借題發揮,製造矛盾的,不要偏聽偏信。

一些公司長期不安寧,正氣難樹起,歪風難頂住,不能不看到部分彙報者的虛假和領導者的不規範所產生的負效應。因此,要鑒別眾多彙報的真偽,不妨一試,來個“八要八不要”,帶頭興規矩、講程序、堵邪門。

領導者要對工作經驗進行總結

打開國內外管理專家和領導者的著作,稍加留心就會發現,他們都不約而同地認為:領導者要想提高自己的領導能力和管理能力,必須每隔一段時間就坐下來冷靜地思考一下問題。其中,日本的中山諭建議:要利用星期天或節假日,從容不迫地回顧一下自己的工作。因為這時既沒有領導者也沒有員工在場,安靜的環境會創造一種重新認識自己、重新反省本公司工作的良好氣氛,能使自己把平常完全不能考慮的問題認真思索一番。這樣的思索最好每月都要有一兩次,每半年再較係統地回顧一次,每一年進行一下全麵總結。他說:“這的確是以高水平考慮事物的一種方式”。

這種做法用習慣的話說,就是要善於總結經驗。做工作隻有計劃而無檢查和指導不行,光有檢查和指導而無總結也不行。因為隻有注意總結經驗,才能使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而發現領導工作中的規律性。總結經驗的過程,就是對以往工作實踐中的感性經驗進行分析綜合、研究提煉的過程,它能使零星的表麵的感性認識上升到係統的本質的理性認識,從中揭示出若幹規律性的東西。不善於總結,頭腦中就永遠像是有一團亂麻、一堆雜物,有價值的東西就永遠清理不出來;隻有注意總結經驗,才能更好地運用客觀規律,實施科學的領導。發現規律不是目的,目的是通過掌握和運用規律把工作做得更好。不通過總結經驗,就不知道哪些事情是按客觀規律辦事,所以成功了;哪些事情違背了客觀規律,所以失敗了;就不會減少盲目性,增強自覺性,所謂科學領導也就成了空話。隻有注意總結經驗,才能切實提高領導水平。有些人從事領導工作多年,實踐經驗也不算少,可領導水平卻十分平庸。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不善於把實際工作經驗加以條理化。哪些事做對了,為什麼對?哪些事做錯了,為什麼錯?在他那裏是一筆糊塗賬,當然他就找不到使自己的領導能力“更上一層樓”的“樓梯”。所以,領導者既要考慮問題於事前,又要注意總結經驗於事後。從某種意義上講,隻有當好“事後諸葛亮”,才能成為“事前諸葛亮”,因為這次的事後正是下次的事前。不願在事後下工夫總結經驗教訓的人,永遠不會成為“事前諸葛亮”。那麼,領導者應當怎樣總結經驗呢?

不要隻總結成功的經驗。正麵的、成功的經驗固然需要,但從錯誤和挫折中總結出來的教訓往往更為寶貴。“失敗是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一個聰明的領導者,應當既重視從成功的經驗中學習,又善於從失敗的教訓中學習。

不要麵麵俱到。無論是領導者自己,還是他所領導的公司,需要總結的東西很多,不能不分大小主次,一起總結。每次總結必須從具體情況出發,抓住要點。它包括三個意思:一是根據實際需要,選取那些最有用的、最基本的東西來總結,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二是要重點總結那些符合時代特點、有開拓意義的新經驗,以便使自己在新形勢下更好地解決新矛盾,處理新問題,不要總在老題目上做舊文章。三是在總結經驗時,要把那些偶然性的、表麵性的東西舍去,抓住那些帶有必然性的、能夠說明本質問題的東西,加以總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