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害怕承擔責任,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損失,害怕自己的前途受到影響。所以,我們學會了推卸責任,學會了臨陣脫逃,學會了明哲保身。可就在我們揚揚得意的時候,我們的前途卻被自己親手毀掉了。
職責所在,義不容辭。隻有這樣我們才能知道自己的能力缺陷在什麼地方,才能去學習,才能去不斷提高自己的執行力。
一流執行,必有一流把關
責任要徹底到位,還需要一流的把關作為保證,否則即使執行不缺位,也有可能因為疏忽或考慮不周全而導致執行的不完美。
所謂一流把關,就是對交到自己手上的工作,要檢查再檢查,細致再細致,考慮再考慮,以確保執行的萬無一失。
一流的把關,不僅來自於執行前的再三檢查,也來自於執行中對多種可能性的了解和考慮,以隨時作出調整。
美國著名演說家格裏·富斯特講過一個發生在自己身邊的故事,通過這個故事,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一流把關的含義。
作為公眾演說家,富斯特意識到自己成功的最重要一點,就是讓顧客及時見到他本人和有關他的材料。為此,公司還專門為他配了一名助手負責。
前後兩任助手——琳達和艾米的不同表現給富斯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8年前,富斯特去多倫多參加一個會議。在芝加哥機場換機時,他給琳達打了一個電話,以確認是否一切都已安排妥當:
“琳達,演講的材料送到多倫多了嗎?”
“6天前我就已經將材料寄出去了。”
“他們收到了嗎?”
“快遞公司說他們保證兩天後送到。”
盡管如此,富斯特還是有點放心不下。從表麵上看,琳達已經將該做的都做了,甚至還提前幾天將材料交給了快遞公司,為意外情況留下了時間。
但似乎還是有疏漏,那就是她沒有確認結果——材料到底是否已經送達。
結果,當富斯特趕到會場時,他的材料還沒有送過來,為此,他不得不將重要的話題挪後,直到材料送來。
8年後,富斯特又一次前往多倫多參加會議,同樣是在芝加哥機場換機時,想到8年前的經曆,他心中有些忐忑不安,於是他撥通了後任助手艾米的電話:
“我的材料到多倫多了嗎?”
“會議負責人麗西亞說材料3天前就到了。”
接著,艾米又說:“另外,麗西亞告訴我聽眾人數可能比原來預計的多400人,為此我又多寄了600份材料,這些材料也已經到了。
“還有,她問我您是否希望演講開始前讓聽眾手上都拿到資料。我告訴她您通常是這樣做的,但這是一個新的演講,所以我也不能確定。
“所以,她決定在演講開始前才發資料,如果您不同意這樣做,可以提前告訴她。我這裏有她的電話號碼,您可以記下來,隨時跟她聯係。”
艾米的一番話,讓富斯特徹底放下心來。
富斯特的這個故事,充分說明了一流執行力必有一流把關的道理。毫無疑問,琳達也是一位負責任的員工,她不僅寄了材料,而且為了保險起見,還提前了幾天。但由於對結果沒有把好關,而讓富斯特陷入了很被動的境地。艾米則恰好相反,處處把關,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讓富斯特處處處於主動的地位。
從這些優秀的執行者身上,我們學到了什麼是責任心:
第一,不管是不是自己的“本分事”,隻要與公司的工作有關,就要認真負責。
第二,能力重要,但責任心比能力更重要。
很多問題的發現和解決,靠的是責任心,而不是專業能力。
有責任心卻缺乏專業能力,可以想辦法去發現和解決問題;有專業能力但缺乏足夠的責任心,就難以發現和解決問題。如果有了責任心再有專業能力,那就可以如虎添翼,達到最佳效果了。
第三,執行一定要問結果。
執行千萬不能像琳達一樣,隻重過程,不問結果,而要學艾米,一定要對結果進行確認。這樣,萬一出現什麼意外,也能及時查明原因,采取補救措施。
第四,要及時了解事情的變化,以便迅速作出調整,保證每個細節都萬無一失。
正因為及時了解到聽眾可能會比原來預計的多400人,艾米才能及時將不夠的材料寄過去,不至於措手不及。